首页
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
2021-08-05 03:29:53
来源:
德格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249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0-2030年)

实施单位:德格县人民政府

编制时间:二〇二一年一月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写入党章后,2018生态文明又写入宪法,以宪法之名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8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2000年以来,四川省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200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开展生态县建设试点示范,充分利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这一重要平台和载体,深入挖掘和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助推“两山”理论在四川的实践。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个。同时通过开展环保督察,做好绿色加减法,率先开展、完成生态红线划定,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四川省国土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低碳生活模式进一步推广、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定。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以牧业为主,是四川省最边远少数民族县之一。县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生态地位独特、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环境优良,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核心部分。县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和特有的资源中心,在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德格县县委县政府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环生态【201976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等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了《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30)》。规划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并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为德格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县各级政府、各行业和各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

)规划背景与重大意义

1、规划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引航定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010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美丽四川的目标,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刻把握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明确提出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支持甘孜创建国家全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甘孜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决定》,明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任务,2018年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201973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规划(20182030)》的通知。

2、重大意义

德格县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核心部分。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产品供给与人们群众需求与生态德格、文化德格、小康德格、和谐德格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健康生态德格,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保护“中华水塔”、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是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定与民族和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全县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基本条件与建设优势

1生态地位独特,生态本底优良

德格县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在全国生态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和谐的重要区域,在国家生态安全和民族和谐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县域生态环境本底良好,森林、草地、湿地等分布面积大,是我国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全县现已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2个,有森林生态、湿地两大类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县域内野生生物物种,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以及许多极为重要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态和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德格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相对稳定,等级均为良;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并明显改善;所有水功能区水质均达到目标水质,达标率100%

这些都是德格县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是德格县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基础。

2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德格县与西藏拉萨、甘南夏河被称为藏区的三大古文化中心,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县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以德格印经院为代表的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世界文化品牌。德格印经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拥有藏区文化所有文化典籍的70%,木刻印板近30余万块,享有世界藏文化百科全书之誉。作为“岭.格萨尔”的诞生地和岭氏政权古都与世居地,德格县是格萨尔的故里和《格萨尔王史诗》的发祥地,是格萨尔文化的宝库《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德格县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一方面为其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另一方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这对于弘扬生态文明意识,健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3自然资源独特

德格县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集完整性、独特性、多样性、珍稀性、原始性于一体的高品质自然资源,包括高峻险要、矗立冰川的雀儿山,广阔的阿须草原,“人间仙境”多普沟,“西天瑶池”玉隆拉措,风光独特的两江流域,以及许多冰川、温泉、草原和茫茫林海等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优势是德格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坚实基础,是德格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是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4、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扎实,成果初显

德格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方向。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德格、文化德格、小康德格、和谐德格”的发展定位。十二五期间,编制了《德格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2020)》,启动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阿须镇作为“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之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近年来明显提升和优化,作为示范样板,全面推动并引领德格县、甘孜州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德格县省级生态县的创建过程,为本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有利于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生态为基、绿色发展已成为德格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这将有力保障全面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5、政策优势明显,美丽生态德格凝聚共识

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德格作为甘孜的西大门和进藏门户,在全国藏区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各省藏区与全国其余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对加快藏区发展作出部署,制订和安排了加快藏区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为藏区和甘孜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四川省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明确提出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实施“三创联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全省、全州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将为德格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动力。甘孜州三创联动为德格县开展生态示范县指明了方向,在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将全域旅游、民族团结有效联动,协同发展,切实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1、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德格县地处川青藏结合部,集高原牧区、深山峡谷为一体,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各类自然灾害易发多发,自然环境复杂脆弱,生态系统易遭破坏且难以恢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过度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局部生态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治理任务重。

县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灾种多、成灾机制多、危害大、影响深且易发多发。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待提升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趋势未根本遏制森林存在着林种结构单一、林相残缺、林分结构不合理、经营不善等问题,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不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以及水电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部分沼泽湿地也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化地-荒漠”退化趋势。 “三化草地面积仍占较大比例,全县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砾化,草地生产力不断下降。

2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德格县经济发展滞后,发展质量不高,整体呈现总量小、投入大、产出低的特点,在全州中排位靠后。

长期以来,德格县在交通、通信、水电等多种“瓶颈”刚性约束下,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资驱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高度匮乏,加之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内生驱动力一直不足。

3产业结构单一,三产融合尚需加强

旅游业、农业两大支柱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现代服务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带动,第二产业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缺少精深加工,第三产业在旅游产业的品牌体系建设、系列产品营销等方面发力不足。德格三产的融合发展尚需提升,无论是基于农业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以旅游为主导的全域旅游,都未能将德格县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助推德格生态绿色发展的巨大合力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存在风险

德格县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治污资金很难完全落实到位,生态恢复及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伴随县域城市化进程和全域旅游的推进,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城镇及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人口增加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间的矛盾逐步显现,给德格县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另外,农村供水设施简陋,安全饮水工程设施急需巩固提升;乡村“脏乱差”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厕所革命”等任务艰巨。

5环保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管能力薄弱

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一是约束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符合国家生态屏障要求和不同生态功能区管护要求的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准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与条例。二是考核制度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跟踪评估制度与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制度。三是长效机制亟需完善。需要建立跨区域、流域的横向利益平衡协调和补偿机制、互惠共赢的水电资源开发长效模式。

德格县环境监管能力较为薄弱,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化、宣传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控、应急管理等综合监管能力尚未形成,环境监管、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为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和坚定信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相继印发,为德格县找准推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切入点、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发力方向,有利于德格县持续发挥生态本底优势,优化经济发展动力,加快绿色崛起的步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抓手。德格县农业基础差、发展滞后、竞争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制约着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成为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手。长江经济带是重要的战略平台,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更好实现区域经济、人口、生态空间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德格县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既是一份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德格县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绿色经济,激发全县绿色发展新动力,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效益,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生态惠民强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全面助推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德格县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入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被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重要珍稀生物的栖息地,国家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全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生态平衡的主要区域。同时,德格县新路海白唇鹿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层面禁止开发区。因此,德格县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创建工作能在享受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政策待遇的同时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

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丰富了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明确甘孜州作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加强经济区协同发展,特别提出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加强协作,这对德格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作出了明确指导,更是丰富了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为促进全县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指明了方向。

2、主要挑战

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惠民德格县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又属于国家经济落后发展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能动摇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根基,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另一方面德格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是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主线。面对这一客观实际和突出矛盾,德格县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如何科学变现生态资产,释放生态经济发展的活力,乐享生态红利,增进人民福祉,都是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何借力特色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旅游资源优势是德格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是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保护好这些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谋划和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旅游业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如何在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惠民富民、精品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通过聚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休闲农业,并带动现代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综合服务业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是目前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

如何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打造德格特色品牌。德格拥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临着与邻近地区其他旅游景区及其他旅游城市的同质竞争问题。德格县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就亟需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打造德格品牌。整合县域重要旅游资源,形成独特的区域形象识别和特色品牌,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强化旅游产品的唯一性和差异性,增强在国内旅游市场同类型生态和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竞争力。鉴于此,如何统筹具有德格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德格特色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如何应对旅游消费体验经济的需求新变化,避免产品特色不明显;如何引导绿色消费,形成具有德格特色的生态旅游新模式;如何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都将是提升德格县竞争力和差异化的关键。

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在活力。《生态文明体制总体改革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出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德格县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尚有待探索,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相关部门对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仍不明确。鉴于此,急需建立符合德格县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和因素,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是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态立县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务实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建设“生态德格、文化德格、小康德格、和谐德格”的总目标,着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繁荣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打造生态人居、健全生态制度、彰显生态文化、强化目标责任,加快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增进人民福祉和民族团结,努力打造川西北高原藏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川西北高原民族地区生态示范区、国家长江上游安全屏障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高原藏区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18修正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环境防治法》,(2019.1.1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年修正)

11)《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

12)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20837号)

1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10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1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20191024日)

1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626日)

1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523日)

18)《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办河湖函〔2019394号)

19)《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的通知》,(环办生态〔201949号)

2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201814日)

2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926日)

2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

2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125日)

24)《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161222日)

25)《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161211日)

26)《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国办发〔201582号)

2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923日)

28)《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2015817日)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30)《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川委发〔20168号)

31)《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川委发〔201616号)

32)《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规划(2018-2030年)》

33)《德格县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2015—2035)》

34)《甘孜州德格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从严监管。将德格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强农优工大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育壮大生态产业。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和国家生态屏障区、川西北生态建设、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等规划充分衔接,立足德格县基本现状,突出自然资源、生物物种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结合三创联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县域内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控制要求,合理制定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管控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任务措施,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空间引领,科学布局。强化国土空间引导,编制空间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明确产业准入条件和结构调整方向,实行有差别的环境管理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政府主导,全民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作为推进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德格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县境总面积11439.013平方公里。

2019年,德格县辖6个镇、20个乡。其中6个镇包括:更庆镇、马尼干戈镇、竹庆镇、阿须镇、达马镇、错阿镇;20个乡包括:普马乡、岳巴乡、八邦乡、龚垭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俄支乡、玉隆乡、中扎柯乡、上然姑乡、窝公乡、温拖乡、年古乡、浪多乡、打滚乡、亚丁乡、所巴乡。

20206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甘孜藏族自治州调整雅江县等12个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9号),调整后德格县包括10个镇:更庆镇、马尼干戈镇、竹庆镇、阿须镇、错阿镇、麦宿镇、打滚镇、龚垭镇、温拖镇、中扎科镇;13个乡:岳巴乡、八邦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俄支乡、玉隆乡、上然姑乡、年古乡、浪多乡、亚丁乡。行政村由171个调整为162个。

规划基准年2019规划期限为2020-2030规划近期2020-2023达标阶段规划远期2024-2030巩固提升与优化完善阶段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高原藏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川西北高原民族地区生态示范区、国家长江上游安全屏障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力争用10年左右分阶段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模式初步建立并形成规模,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和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保持领先,生态环境基本服务公共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适合高原藏区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为西部地区、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支撑。

2)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20-2023年):2023年,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要求。县域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业基本形成;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优化。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有效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不降低;空间格局得以优化,河湖岸线保护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产业循环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上级规定目标值;生活方式绿色化得以推广,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

远期目标(2024-2030年):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全域生态旅游业、绿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特色中藏药、手工艺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生态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稳定提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巩固,城乡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化氛围浓厚,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考核标准,全域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2、建设指标

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六大领域,共32项考核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13项。德格县已达标指标为21项,未达标指标11项。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1  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现状值(2019年)

达标情况

2023年目标

2030年目标

指标属性

生态制度

(一)

目标责

任体系

与制度

建设

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制定实施

编制中

未达标

制定实施

制定实施

约束性

2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已达标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约束性

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20

已达标

20

20

约束性

4

河长制

-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已达标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约束性

5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100

100

已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6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开展

开展

已达标

开展

开展

参考性

生态安全

(二)

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

7

环境空气

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99.45

已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PM2.5浓度下降幅度

%

29.9

已达标

8

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幅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三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

已达标

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约束性

 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

无劣 V类水体

已达标

无劣 V类水体

无劣 V类水体

约束性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无黑臭水体

已达标

无黑臭水体

无黑臭水体

约束性

(三)生态系统保护

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其他地区

%

60

71.3

已达标

保持优良

保持优良

约束性

10

林草覆盖率(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青藏高原地区

%

70

86.30

已达标

86.5

86.5

参考性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

95

95

已达标

95

95

参考性

外来物种入侵

-

不明显

无现状值

未达标

不明显

不明显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不降低

无现状值

未达标

不降低

不降低

(四)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2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100

已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1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建立

建立

已达标

建立

建立

参考性

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

建立

已达标

建立

建立

约束性

生态空间

(五)空间格局优化

15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已达标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自然保护地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已达标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16

河湖岸线保护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未开展

未达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参考性

生态经济

(六)资源节约利用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0.057

已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

/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91.69

已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19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4.5

21.08

已达标

4.5

4.5

参考性

(七)

产业循

环发展

20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0

95.07

已达标

96

96

参考性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5

100

已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农膜回收利用率

%

80

88

已达标

90

95

参考性

2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0

14.7

未达标

80

80

参考性

生态生活

(八)人居环境改善

2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100

已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3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83.29

未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4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5

0

未达标

85

85

约束性

2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26.74

未达标

80

85

约束性

26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85%

16.00

未达标

85

85

约束性

(九)生活方式绿色化

27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50

58.8

已达标

60

65

参考性

28

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实施

实施

已达标

实施

实施

参考性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

-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29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80

34.07

未达标

80

80

约束性

生态文化

(十)观念意识普及

30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100

已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31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97

已达标

97

97

参考性

32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80

97

已达标

97

97

参考性


第三章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一)落实空间功能区划,构建“三区三线”国土格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的总体定位,按照《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合理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加强环境空间管控。按照面上保护、点状开发要求,优化生态、农业、城镇发展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农业、生活空间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共生的空间发展格局。

考虑到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与各规划的相衔接,建议德格县三类空间划定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来确定。识别得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占比分别为78.58%21.38%0.04%

(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1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优化生态功能分区

结合主要的生态细胞,落实主体功能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德格县的生态空间,构建“一线、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一线: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红线范围内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两廊”:指金沙江、雅砻江生态廊道,要加强廊道的保护与建设,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进行生态堤岸建设。按照《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676号)、《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四川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等国家和四川省出台的涉及河道管理和岸线保护相关法律文件,强化自然岸线保护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流域内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地保护。

“多点”:指县域内5个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各类保护地。要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细胞,加强对森林的抚育和完善,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及保护方向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为主。

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1)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以构建和维护两屏三带国家生态格局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的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根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的通知》,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按照精准、简单、易行的要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明确不同斑块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范围,在重点地段(部位)、拐点等控制点设立地理界标,打桩定界,并在醒目位置树立标识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准确落地,有关信息登记入库,为常态化监管奠定基础。

2)健全生态保护红线配套支撑体系,开展保护评价与绩效考核

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目标责任制、生态保护红线巡查制度、现场核查制度、分析报告制度,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履行好保护责任,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信息调查制度,做好管控区域内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基础信息采集、统计工作,夯实动态监管基础。积极对接国家、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控点位,及时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全面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期评估,及时预警生态风险。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和绩效考核。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评价,及时掌握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按照国家、省级相关要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3实施生态保护及修复,确保生态用地功能不变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根据《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四川省甘孜州“三线一单”编制文本》,甘孜州生态红线主要分布于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沙鲁里山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大雪山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生态红线、锦屏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红线4个红线类型分区,德格县处于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块,是雅砻江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水源补给区,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严禁一切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优势特色资源,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生态用地功能不发生改变。在已划定的生态红线的基础上,设置生态廊道,建立生态斑块,生态节点与生态缓冲区,维持生态完整性。

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的方式恢复自然生态,降低生态风险。在水源涵养区通过搬迁居民、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逐步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在地理环境较好的区域开展以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严禁高强度、高污染的生产活动。

(三)严控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德格县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3220.07公顷,全部为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5.09%(耕地面积4288.26hm2),占国土面积的0.28%

坚守最严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机制。严守耕地红线,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的要求,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设。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

坚持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同时与农业部门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衔接,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和综合生产能力。以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为重点,巩固划定成果,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逐步构建形成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坚决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利用地三块地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按国家政策进行宅基地管理,从严控制宅基地审批,严肃宅基地管理执法,坚决打击未批先建、批少占多、批荒占耕行为。严格承包地用途管理,积极探索集体土地管理的有效模式。落实集体土地使用村民一事一议等制度,积极探索以农村合作社等为主体推进集体土地管理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土地管理模式,增强集体土地管理的有效性,坚决刹住乱圈乱占、私搭乱建等歪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村委会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基本农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项目建设的行为。强化未利用地管理,稳定和扩大未利用地总量,严肃查处未经审批擅自开发未利用土地行为,严格做到地不乱占、树不乱砍、山不乱挖、矿不乱采、路不乱开。落实临时用地恢复制度,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必须按照谁用谁复、谁挖谁复的原则,由用地单位和个人负责恢复原貌。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迁移高山村,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在特色村寨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不断完善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布局。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既要满足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更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城市空间总面积的扩张,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特别要保护好城市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促进城乡空间优化和统筹发展。

促进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协调布局。充分认识农业的重要生态功能,积极发挥农业的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大幅提升农业的生态效能。在农业生产中扎牢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充分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四)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不断优化城镇空间

德格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与旅游全域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相互促进,实现具有德格特色的“四化同步”城镇化动力机制。在空间上实现“旅、城”联动,中高端旅游服务业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旅游集散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城镇。合理组织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两副、三片区” 的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在全面收集德格县城镇建成区及相邻区域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自然灾害和基本农田分布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自然灾害影响范围等限制条件,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完成生态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报告,以道路、河流、山脉或行政区划分界线等清晰可辨的地物为参照,选择其中集中成片或成组的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镇开发边界的范围和面积,最后再根据开发边界和德格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建设宜居城镇为基本目标,综合确定城镇人口终极规模和相应的用地规模,根据终极规模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评估修正。

(五)推进“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

1、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编制德格县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德格县规划体制改革,全面梳理并统筹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等问题,把各部门规划落实到一张蓝图上,实现全县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区域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开发的适宜性、人口分布、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科学设置开发强度,保障区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序性。

强化空间管制。积极试行《自然空间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从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识别并确定需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作为区域空间开发的底线,并据此优化相关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布局,强化开发边界管制。

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和改变用地性质,鼓励按照规划开展维护、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的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原则上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从严控制生态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禁止生态保护红线内空间违法转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加强对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的监督管理,未经国务院批准,禁止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城镇空间。鼓励城镇空间和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条件的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禁止农业开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内已有的农业用地,建立逐步退出机制,恢复生态用途。严格限制农业开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外的耕地,除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条件,并纳入国家生态退耕总体安排,或因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外,不得随意转用。有序引导生态空间用途之间的相互转变,鼓励向有利于生态功能提升的方向转变,严格禁止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或有损生态功能的相互转换。在不改变利用方式的前提下,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实行承载力控制,防止过度垦殖、放牧、采伐、取水、渔猎、旅游等对生态功能造成损害,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组织制定和实施生态空间改造提升计划,提升生态斑块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建立和完善生态廊道,提高生态空间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制定激励政策,鼓励集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用途,改造提升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

明确环境准入。提出区域(流域)产业发展的准入负面清单和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选取单位面积(单位产值)的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环境风险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制定规划区域行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否定性指标并确定其限值。如果规划拟发展的行业不满足上述指标的要求,应将其直接列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禁止规划建设。当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现状超标时,应在推动落实污染物减排方案的同时,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针对超标因子涉及的行业、工艺、产品等,提出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

2优化空间布局

明确主体功能分区。结合德格县在四川省的主体功能定位,按照开发方式,明确划分德格县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域。在金沙江、雅砻江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要以加强产业互补和城市功能对接形成本区域新的增长点,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强化以长江流域为纽带的生态格局;在天然林保护地区、草原退化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限制开发区域,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不断增强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在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的禁止开发区域,严格禁止一切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区域内符合功能定位的建设活动,严格管理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全面开展河湖岸线保护。按照《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办河湖函2019394】号)相关要求划定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有效保护自然岸线生态环境,提升开发利用区岸线使用效率。岸线保护区和保留区应根据保护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建设可能影响保护目标实现的建设项目,为满足生活生态岸线开发需要划定的岸线保留区,除建设生态公园、江滩风光带等项目外,不得建设其他生产设施。

以水利普查等空间数据为底图,以河湖水系、涉水工程设施、岸线及其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为图层,综合考虑管理范围线、保护范围线、生态红线以及相关部门划定的各类生态敏感区或功能区范围线,构建河湖岸线空间信息、业务信息的综合汇聚、分析和展现平台,形成智慧河湖管理“一张图”,借助“一张图”可以直观了解管理目标的位置、分布和空间关系,快速掌握相关的业务数据,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利用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河湖岸线数据与自然资源等部门“一张”图数据共享。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围绕德格县生态农牧业惠及面广的特征,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传统种养方式向科学种养转变,有效夯实生态农牧业这个基础;对标旅游资源,全域规划、全育培育,将全域旅游培育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围绕康巴文化与格萨尔文化、藏医药、民族手工艺等优势,培育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同时将基础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机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取得实效。


第四章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进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通过建设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为核心的防护林体系,巩固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成果,在生态产业发展得到生态保障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牧为主,发展林农牧多种经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推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艺、商业、贸易、物流及相关产业链,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以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为主线,切合德格实际,形成3553”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培育形成“113+N”产业体系;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形成“1371”产业布局。

(二)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

1、打造高原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特色农牧业基地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高效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德格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打造以生态高效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培育“蔬”、“肉(奶)”、“粮”、“药”、“菌”五大善地产业,夯实生态农牧业基础支撑。结合特色高原生态农业体系,县域内重点打造7农牧业基地温拖片区有机蔬菜、紫皮马铃薯基地;麦宿片区特色中药材基地;白亚乡特色林果基地;汪布顶乡、龚亚镇紫皮马铃薯、特色林果基地;俄支乡、更庆镇特色黑青稞种植基地;柯洛洞乡野生菌基地;俄南乡紫皮马铃薯基地。

2、构建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格局

德格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属于甘孜州国家级生态州规划“一圈一带一走廊”中的 “一带”(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牦牛、藏羊、藏猪等优势畜牧业。

结合甘孜州农牧业发展格局规划,根据德格县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促进农业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持续优化马尼干戈镇为圆心的高原牦牛产业圈、两个农业产业带、两个农业产业片区,“一圈两带两片”区域布局:以马尼干戈镇为圆心,辐射带动玉隆、阿须片区,加快推动牦牛、生猪、山羊等畜牧养殖业发展成片成带成规模,建设特色生态农牧业基地;金沙江流域重点发展生态干果、中藏药材、经济林,建设“沿金沙江百公里产村融合万亩林果产业带”;雅砻江流域重点发展有机农业、藏香猪养殖,建设“沿雅砻江百公里种养结合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在温托乡至中扎科乡沿雅砻江一线(温托片区),建设高原蔬菜种植、藏香猪养殖区;柯洛洞、麦宿片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中藏药材和狼毒花(藏纸原料)种植基地。

3、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依托成都高新区对口帮扶平台,通过“千企帮千村”等系列产业扶贫“精准滴灌”项目,将德格独特资源优势与成都高新区发展优势紧密结合,成都高新区提供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德格县提供土地、劳动力,合作发展蔬菜、牦牛、土豆等特色农业和康养、民俗体验、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带动德格县经济发展。大力引进省内外农畜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的龙头企业到德格县合作开发农特产品,培育壮大德格县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德格县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通过订单农业、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通过采取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结合甘孜州国家级生态州创建规划,在品牌打造上围绕特色生态资源,突出生态、绿色、有机特色优势,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和宣传“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推进“圣洁甘孜”品牌建设基础上,打造在“圣洁甘孜”统一品牌下的德格特有分支品牌,形成双线品牌战略。深化院(校)州科技合作,加强农牧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引进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大力培育特高品质、高附加值以及高市场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德格大黄、德格芫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紫皮马铃薯、芜菁、大蒜、辣椒、茄子、番茄等无公害品牌,通过乡村特色品牌创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计划,以生态德格+企业商标双品牌模式,提高高原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利用搜索引擎推广法、信息发布推广法、电子邮件推广法、资源合作推广法、网络广告推广法等互联网方式进行产品及企业的宣传和推广,其次充分利用各地举办的展销会和博览会,如四川省农产品西部博览会、农博会等,吸引国内各地和海外经销商,以提高企业宣传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开设“生态德格”销售专柜,建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线下展示销售中心。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农产品在线搜索功能、特色农产品展示、在线交易、在线支付、消费者评价和投诉等多种功能,能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降低中间费用,实现互利互惠。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

全面启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程,建设电商进农村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20个,建立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到2023年完成全县电子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建设,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打通,销量销路增多;全县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 5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技术完善成熟,农产品销售量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德格县的电子商务持续稳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备。

4、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补充。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平整,完善灌溉设施和农田路网;中高山区域对25°以上不适宜耕作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适耕地开展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

实施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草原,以解决区域内人草畜矛盾为目标,按照农牧结合、综合施策,连片治理、逐步推进的原则,采用划区轮牧围栏建设、退化草场补播、人工饲草地建设、毒害草治理、舍饲棚圈建设等技术,结合项目区实际进行实施,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

结合《德格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5)》,德格县20162025年规划开展舍饲棚圈建设1500户,人工饲草地建设9.2万亩,毒害草治理3万亩,黑土滩治理2.7万亩。到2025年,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毒害草治理优良牧草比例提高50%,黑土滩治理草原盖度达到75%以上,产草量明显提高,人工饲草地草产量达到800千克/亩,三化草原植被逐步得到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半舍饲养殖得到有效推广,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地区农牧业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方式有效转变,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草原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建立起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全力推进“增草养畜,草畜平衡”战略,基本建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实施节水农业。通过开展河道整治、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排灌设施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增强农业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重点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善田间排灌体系,扩大农业节水灌溉面积,重点推广微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鼓励实行综合节水措施和精确灌溉。2023年完成温拖水利工程渠系配套项目,实现年引水量33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7万亩;实施德格县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解决德温拖镇、白垭乡、龚垭镇、卡松渡乡、汪布顶乡、年古乡等15个村9800亩经济作物灌溉;实施德格县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引水主管28.5公里,灌溉草地6万亩,受益人口1.1万人、牲畜2.45万头。规划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达到甘孜州考核要求,并持续改善。

推广生态种养模式。以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为约束,引导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平衡发展,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利用林下空间开展林间套种中药材和林下养殖,坚持“微生物+生态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猪圈、羊舍、牛舍、鸡舍等畜禽粪便利用“堆肥快速腐熟剂”发酵成高效有机肥后用于种草,创建强大的益生菌环境,提高畜禽成活率。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使用化肥,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利用方式。推动农田残膜、废包装回收利用。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畜禽清洁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德格县农业产业发展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低,标准化水平不高,应采取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加强“三网建设”,提高机械化操作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2025年完成土地整理38216亩,增加耕地规模15079亩,实现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全域灌溉”,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蓄引结合、大中小微结合、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突出抓好骨干水源、渠系配套、流域防洪减灾等重点项目,尤其是高半山农业综合灌溉节水工程、光伏提灌工程。2021-2023年完成温拖水利工程渠系配套项目,实现年引水量33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7万亩;2021-2025年实施德格县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解决德温拖镇、白垭乡、龚垭镇、卡松渡乡、汪布顶乡、年古乡等15个村9800亩经济作物灌溉;2022-2023年实施德格县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引水主管28.5公里,灌溉草地6万亩,受益人口1.1万人、牲畜2.45万头。

(三)大力发展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构建高原生态全域旅游体系依托德格县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实施,将旅游、农牧业、文化、服务业有机融合,全力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德格县战略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同时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

打造全域生态旅游格局围绕“一心一轴两环四片”的空间发展规划布局,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实施全域旅游。“一心”:旅游支撑中心,德格县城。“一轴”:沿G317线形成的县城旅游主轴线。“两环”:两条旅游环线,分别为“康巴文化生态旅游环线”,“格萨尔文化旅游环线”。“四片”:四个旅游片区,分别为“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区"“生态畜牧业旅游观光区"“民族手工艺旅游体验区”,“现代有机农业旅游展示区”。

实施生态旅游精品名牌战略,塑造德格特有旅游品牌。树立康巴文化中心,生态德格的文化旅游形象,成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驿站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六大旅游”品牌,推动康巴文化中心“博览”之旅、青藏高原最美湖泊群“养心”之旅、岭·格萨尔王故里“寻访”之旅、神奇南派藏医药“康养”之旅、川藏第一险雀儿山“探险”之旅、十八军进藏红色教育“体验”之旅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快“善地·沿国道317百公里文旅融合康巴文化产业带”打造,完成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文化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印经院世界文化遗产和印经院古印版世界记忆名录。完成印经院、玉隆拉措等4A景区,独木岭牧俗文化旅游景区、雨托村花卉民宿村、柯洛洞乡野花岭景区等3A景区,多瀑沟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到2025年,建成4A景区3个,3A景区8个

立足资源特色,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与农牧业、文化、商业、康养融合发展以及红色旅游等融合,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别具一格、民族特色浓烈的节庆活动,开展民族风情体验游;依托县域内多个旅游城镇、村落、景区,利用原生树林、青稞田、依山傍河打造香巴拉花园,建设演艺中心、特色旅游村落、民族文化村、建设自驾帐篷营地等多种旅游项目和线路形成生态旅游吸引点;依托高原独具特色的藏式村寨、藏式建筑,多姿多彩的藏族歌舞文化,充分利用农(牧)家特色资源,实施“藏家”民居接待,大力发展藏家乐旅游、藏村休闲游;依托藏医药的独特优势,开展藏医藏药康乐旅游、疗养旅游,以适应生态旅游康体休闲的需求;依托丰富的山地景观资源,开展登山探险、高山徒步、攀岩、滑雪等多种形式登山旅游项目;依托高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原始森林旅游,探险旅游、奇特地质地貌、珍稀野生动物观赏旅游。

构建旅游营销体系,提升知名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德格县旅游跨越。采用政府层面宣传及名片打造、参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景点评选,以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与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结为友好单位,从广播电视、车载视频、网络平台、户外广告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进行广告置换,增大宣传面;拍摄德格特色景区及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大片,并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布;争取作为国内重要娱乐节目的拍摄基地,提高德格旅游热度;注重融媒体运用,以旅游新闻、小视频、游记等形式,在官方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大V、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创新报道,不断提升德格旅游国内国际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外营销宣传。发展智慧旅游,确保重点景区、旅游城镇、宾馆饭店实现网络和WIFI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一批德格县高品质旅游公司,架通游客与目的地的信息桥梁,形成德格旅游品牌推广合力,促进的德格旅游发展。

完善旅游要素配套体系,提升旅游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化县城和各景区景点间的交通衔接,加大城乡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通道建设与升级,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对接;依托机场开通旅游航线,与国内主要客源城市建立旅游空中交通网络,拓展旅游进出通道。推动重点景区、公路沿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给排水设施、停车场、观景台、标识牌以及游客集散地建设。推动酒店、餐饮、娱乐等设施建设,推动民宿村及乡镇文化旅游服务站建设。实施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工程,开展中心机房建设、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及印经院等24个景区监控系统安装。形成完备的旅游要素配套体系,具备游客集散、服务接待、旅游购物、文化体验四大功能。

实施绿色开发模式。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并考虑当地居民利益,制定德格县生态旅游发展相关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旅游产业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建立景区游客容量调控制度,科学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开放时段和活动规模,开展旅游环境保护与监测,及时发现旅游活动、项目建设及其他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旅游景区、农家乐等主要旅游活动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这些环保基础设施的位置、模式及处理处置规模,加强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引入和推行第三方管理机制,确保污水、垃圾等得到有效处理。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推广环境管理经验,组织重要旅游开发项目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认可。

2、发展绿色现代物流业

建设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的空陆物流网络,构建 “三横四纵多联络”县内交通网络,加快县域内川藏战略大通道建设,合作推进马尔康—德格等高速公路建设,配合推进成都—马尔康—格尔木铁路建设,协作推进建成甘孜机场,实现与周边旅游机场互联互通,加大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公路、机场、铁路有效衔接。利用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现代物流产业。将马尼干戈、竹庆建设为康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节点城镇和农牧产品、旅游商品、中藏药商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依托甘孜机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空地、公铁物流联盟为主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2023年,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一高一铁一机场,三横四纵多联络”的交通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展示交易平台、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建设,将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快递物流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功能完备的综合物流园区。完善县域物流节点功能,布局机场服务业集聚区为代表的空地物流基础,逐步形成全物流体系骨架,发展现代、高效物流,形成连结康藏与内地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带动康西北、辐射全州的物流集散基地。强化绿色现代物流的各环节的生态化。

3、建设城乡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

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更多本地企业入网省内外综合和专业电商平台,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扩大产品直销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电商企业孵化器,加快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调发展试点工程”,建设开放式电子商务快递配送信息平台和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推进“名优新特农产品入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网工程”。打造农村电商物流平台,在城郊和主要行政村建设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推广“网订店取”等模式。

(四)发展特色生态工业

1加快推动中藏药业产业化发展

依托德格县宗萨藏医院,在麦宿片区扩建中藏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和繁育基地,人工种植藏木香、红景天、秦艽、羌活、波棱瓜等,引进中藏药加工企业,形成特色中藏药材精制饮片加工基地,和产、供、销、加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依托南派藏医药品牌,加快形成“旅游+康养+园区”新业态,按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生产”的模式培育,重点发展中藏药成药生产、饮片加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加快中藏药新品研发,实现产业不断延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藏医药产业发展,推进龚垭南派藏医药康养园和麦宿中藏药产业园建设,加快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设立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基地建设,推动第二制剂中心建设和宗萨中药饮片投产,着力打造藏药制剂品牌。

2培育壮大文化工艺品产业

积极培育民族特色手工艺加工业。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历史和文化品牌,形成以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文化制品、土特产品为主,以“小商品大市场”、“小特色大产业”为特点,分散生产与集中经营相结合的产业格局,重点加强麦宿片区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业的集群发展,采用多户联合、多村组团的方式,挖掘噶玛嘎孜派唐卡画技、民族手工艺铸造、土陶制造等传统技艺市场价值,高起点建设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打造德格县城民族手工艺产品展销为主题的步行街。在第一批19个扶贫车间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规划建设工作,形成扶贫车间群,助推就业扶贫。采取“多个乡镇党委政府+民族手工艺企业+多个合作社+贫困户群体”方式,完善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建设,力促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发展农牧民群众小手艺,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在更庆镇设置专门的民族工业品加工工艺的现场展示点和工艺品的集中售卖点。

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创新旅游商品形式,利用现代生产工艺进行旅游工艺品加工,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在旅游业充分发展的同时,建设完善旅游商品加工品牌,提高品牌认知度,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二三产业融合。

3、稳步推进高原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产业

围绕特色资源优势,推进粮经、畜禽、野生菌、林果等深加工,开发德格特色产品,打造高原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重点抓好青稞、魔芋、芫根系列产品开发,推动牦牛肉加工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便携带方向发展,促进野生菌加工采用低温干燥、脱水保鲜、速冻冷藏、盐渍制罐等生产工艺,发展干鲜果品储藏和精深加工。跟踪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全过程管理。

在柯洛洞乡建设特色野生菌加工基地,在马尼干戈建设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基地,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培育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优势特色农产品。

4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业

适度开发水电资源。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注重效益原则,先制定河流水电开发规划,禁止无规划的盲目开发。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合理、有序、有度、有益地开发水电资源。全面清理整治小水电,已建成的中小型水电站不再扩容。结合旅游景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适度开发水电项目

切实保障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合理开发水电资源,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水电规划开展过程中要兼顾环境保护,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环保重点区域时,流域规划应做相应调整,通过减小水电装机规模或减少流域电站梯级数量等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水电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投入,将环境保护的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水电开发中,不断改进各项措施。要强化环境监测与管理,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到更高水平,对已经破坏的植被等要做及时修复,切实做到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统筹兼顾电站开发和移民安置的关系,结合藏民族生产生活特点,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规划,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

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充分利用德格县部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打滚镇(原所巴乡、打滚乡)、亚丁乡、玉隆乡、马尼干戈镇(原窝公乡处)等日照条件良好的地区制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制合理的资源开发模式和技术方案。积极推进亚丁乡亚丁光伏电站、玉隆乡百日一村光伏电站和绒青村光伏电站、窝公乡光伏电站建设。

加强风资源普查,结合相关的旅游和环境绿化设施,建设景观风力提水机,努力促进风力发电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富集的风力资源,在阿须草原地区探索建成风力发电基地项目,结合高原风电场的特殊情况,先进行实验性风能发电开发,全力打造国家级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结合全域旅游的推动,合理开发温泉类项目。积极推动高温地热电站和地热城镇集中供暖项目建设,争取打造地热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区

5构建工业发展载体

重点打造好麦宿产业园区和马尼干戈牧旅商联动产业园区,依托宗萨、藏艺通等藏区知名企业,积极采取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内厂房、技艺传承中心、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设立园区管委会,实行集中管理,抱团发展通过政策扶植、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工艺改良、产品设计、打通物流销售渠道等方式,助推德格县生态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五)提升资源节约,强化循环经济

1、加强节能减排

全面推进排污许可管理,实施工业源达标排放行动计划,对县域内工业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加大超标排放整治力度,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全面整改到位。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德格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协调机制,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考核评价。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新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评估结果要认真审查把关,工业类项目能效水平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查。

2、推动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

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城乡用地总规模,合理控制承载工矿发展用地规模,逐步增加交通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

推动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农牧业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质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在龚垭乡普西村、马尼干戈镇马尼村分别实施标准化废旧金属回收处理中心建设项目。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


第五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区域生态安全

(一)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1、深化大气污染治理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源头减排。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供应,逐步实现清洁能源替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则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开展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查及治理。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专项行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一律停产整顿或搬迁;对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但有升级改造价值的,一律停产限期整改,经整改达标的可以恢复生产,逾期仍不能达标的坚决关停;对达标治理无望、偷排直排的工业摊点和小作坊,按照“两断三清”标准,一律依法关停取缔,基本消除“散乱污”企业污染。

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燃料、原料、产品堆场扬尘控制,积极推行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加强县域内道路质量提升,加强道路冲刷及清扫,减少道路遗撤,控制交通扬尘。对进入城区的运渣车辆必须车箱密闭,保持号牌清晰、证照齐全有效、车辆整洁、车身符合技术标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运行,严格查处超限运输、渣土撒漏等问题。推进“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完善商砼站扬尘治理设施和措施,商砼车辆必须安装防撒漏装置。提高机械化洗尘保洁作业水平,对主要街路实行河(雨)水喷淋、机械化清扫。

机动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按照甘孜州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强化新车准入,推进汽车以旧换新,淘汰区内黄标车,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监测管理,实施对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禁止上路的政策,鼓励公务用车、公共交通车辆等使用以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为动力的环保型车辆。加强县域内加油站的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全面保障油品质量。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的监督检查,确保油烟净化器正常运行,新建餐饮单位排放油烟的必须按照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油烟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严控五烧加强城区周围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制定控制五烧(秸秆、垃圾、冥币、腊肉、鞭炮)的工作方案和巡查方案,坚持疏堵结合,完善区、乡镇、村3级责任体系,通过确定重点时段、划定重点区域、强化督查监管、加强宣传引导等形式做好禁烧工作。

推进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加大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面源等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协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等多污染物排放,并同步推动氨污染排放控制。积极推进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控制。严格落实《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分区管控办法》,根据全县环境质量现状和大气扩散条件,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红线、黄线、绿线管控区分级管控。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以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为目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2、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完成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化调整和技术划定工作,建立全县饮用水源地数据库。加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和规范化建设,完善饮用水源地标识、标牌、隔离网等保护设施建设,确保覆盖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进一步深化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调查及划定工作,在全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在有条件的村(组)开展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在白娅乡冷茶村、龚垭镇普西村等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到2023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实现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德格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实施管网改造工程,尽快解决县城污水处理问题;全面推进马尼干戈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预计2023年投入正常运行;稳步推进片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工作,阿须片区、温拖片区、达马镇、竹庆镇、错阿镇、中扎科镇、龚垭镇、打滚镇污水处理厂及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县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及管网建设工程并纳入发展规划。到2023年城镇污水处理效率达到85%以上。

开展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对部分离城镇较近、符合高程接入的村落聚居点,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能力向村庄延伸,污水顺地形排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有条件的中型村落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它村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单户、联户、多户等方式修建微型生态式处理设施。

加强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对县域内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企业污染防治,完善污染事故应急体系。重点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园区中手工纸等行业生产废水的污染治理、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要求,加强县域内主要河流污染防治对于江河源头区和现状水质好于类的江河湖泊,以维护水质标准为目标,突出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要求。对于具有饮用水源地功能的水体,重点是要减少干扰,落实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保护区污染源清理整治,并加强流域上下游联动治污和优化取水排水格局,汇水区内严格准入和监管。加强水源保护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高寒、高海拔缺氧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清理及信息台账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3、强化土壤风险防控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详查,根据《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土壤污染源详查工作。加快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配合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推进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力推进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实施土壤分类管控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符合条件的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优先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先对永久基本农田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并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根据土壤污染详查结果,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区域,制定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方案,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严格控制优先保护类农用地集中区域新建工业企业,已建的应开展提标升级改造,确保土地不受污染。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制度,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清单,开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成效评估等工作;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将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现状值作为土壤环境安全底线严格管控,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建立重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

实施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范行动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把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编制依据之一,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切实保护未污染土壤对拟开发为农用地的,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滩涂、沼泽地、坑塘、渗坑渗井等非法排污、倾注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各乡镇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评”时,要严格执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

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整治与修复行动制定全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实施进度,实施动态管理。向甘孜州申报错阿镇马达村探矿权勘探破坏的矿山,争取纳入国家、省、州废弃露天矿山治理范围;积极申报俄支乡等1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4、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效率

健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健全户集(含分类)、村收、乡镇转运、片区或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各乡镇垃圾池、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转运车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填埋场的规范化管理和渗滤液等达标处理。对于确实偏远且收运成本较高的村,可考虑购置专业的垃圾焚烧设备进行集中处置,但需加强相应垃圾收集池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防渗处理。2021年实施完成马尼干戈镇垃圾填埋场;2022年实施完成竹庆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23年实施完成温托片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阿须片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24年实施完成达马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23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制定秸秆处置和综合利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食用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结合牛羊养殖,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行秸秆养畜;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财政补助,购置粉粹机、腐熟剂等,分发给农户,实施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或沤肥。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用薄膜,鼓励回收农膜,设立“以旧换新”兑换点,对农户实行“交旧领新”的兑换补贴制度,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废旧农膜回收的积极性;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回收处理机制,完善补贴机制,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将畜禽粪便用于生态还田、加工生产有机肥料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循环综合利用和养殖治污技术。倡导种养平衡,鼓励购置污水泵将养殖污水就近施用果园茶园,实现种养平衡。

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鼓励企业先在自身内部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在企业间建立起循环产业链,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对于农副产品、中藏药加工业产生的残次农产品等可以进行堆肥处置;对于确实无法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要统一送到规范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在龚垭乡普西村、马尼干戈镇马尼村分别实施标准化废旧金属回收处理中心建设项目,202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

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规范县域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内部管理,加强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处置、转运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规范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制度,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和标识,加强危险废物贮存期间的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规划期内实现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1、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

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延伸河长制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要素的开发和保护、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一体化系统治理,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专项规划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规划,推进全流域的系统保护、修复和治理,维护全区资源和生态安全,推动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积极推进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湿地和道路廊道建设和保护工作,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满足城市景观和生物迁徙的需要,构建山水林田湖系统工程。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保护红线、金沙江、雅砻江及其主要支流等河流沿岸区域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控制人为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遗迹等行为,制定治理和修复计划并向社会公开。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

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掌握德格县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信息(包括历史的和现在的)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开展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内容包括物种种类、分布、储量、受威胁和保护情况、保护等级、地区特有物种等,制定德格县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加强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加大对5个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等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开展阿须湿地、珠姆省级湿地公园、玉隆拉措水生态保护与修护工程,在金沙江、雅砻江及其重要支流两岸建立生态廊道连接。按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开展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保护区内小水电问题排查和整改,维护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开展外来物种调查,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开展全县林业及农业外来物种普查,优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限制外来物种大量入侵,对重点区域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阻截带建设。针对现有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制定以生物和物理方法为主的入侵生物治理工作方案。城乡绿化尽量减少外来植物用量,规范公众野生动物放生行为,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加大林业及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林业及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预警机制和跟踪监控体系,对入境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可能的危害性评估,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调查与跟踪,建立德格县外来物种应急、联动机制。

加强生态监测和监管。结合德格县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提高自然保护区、湿地等重要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监测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动植物保护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加大宣传,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群众基础。

2023年完成全县物种资源本底调查,摸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情况及保护率、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及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分布情况及保持率指标。

3、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

根据德格县水土流失特点和分布情况,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区域生态功能。对轻、中度水土流失疏林地封山育林为主,强烈以上水土流失的疏林地综合采用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缓坡地通过补植造林和林分改造加强森林抚育管理。2030年,全县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2km2,其中实施坡改梯治理面积17.50km2,保土耕作面积11.74km2,人工林草面积100.04km2(其中营造水保林31.44km2,发展经果林16.43km2,人工种草52.18k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32.72km2,整治塘堰279座,修建谷坊51座,拦砂坝51座,修建排灌沟渠428.81km,修建沉沙凼1168个,兴修蓄水池533口,田间道路319.82km。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1%,新增林草覆盖率0.91%,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输入江河塘库的泥沙大幅减少。

结合县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分重点分区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加强县域内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分轻重缓急逐步治理一批潜在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并着手搬迁一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农牧民,将更庆镇重点场镇地址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茶马上街至下街段)申报为重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立群策群防和工程治理,对陡坡过渡垦植的谷坡地带,可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对于其他地灾一般防治区,则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全县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实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4、加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开发。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和限采区,禁止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开采,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强化对矿山企业资源利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先进采选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矿产资源开发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水土流失、栖息地破坏、地质灾害风险和对水环境的影响等,建立违规档案约束责任主体今后的矿产开发利用行为。治理和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

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加强电站运营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控,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最小下泄流量控制,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和运行模式,制定“一站一策”的整改方案,逐步完善生态流量监控体系,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避免电站运行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不利影响;加强电站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环评有关要求,维护好周边重要野生生物的自然生境,开展水电基地土地复垦示范建设,要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对毁损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积极推行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针对流域梯级开发的长期性、效应的累积性等特点,对流域进行水电梯级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面评估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作用机制和主要因素。

按照现行产业政策及《德格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要求,全面停止核准建设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项目,停止新建小型水电站项目,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项目限时退出。

(三)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1、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加快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监测、环境统计和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

完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监测体系,按要求对外发布监测数据;高度重视县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考核工作,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建设环境应急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加强环保信息化能力建设,建设区域环境保护数据库和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到2023年基本构建起相对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环保机构和队伍能力得到加强。

2、提高生态环境监察执法能力

按照州县两级联动、区域协作,配备和完善基本硬件装备、执法取证装备与应急设备,加快生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机构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监察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制定下发《德格县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明确各级监管责任。将德格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划分为四级网格,1 个二级网格,23个三级网格,162个四级网格,构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

3、强化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加强县域内重点环境风险源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点调查评估,定期对县医院等具有辐射源和放射源的医院进行辐射安全检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应急专家库,将环境风险纳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污染场地环境全过程监管,因地制宜出台污染场地环境风险防范的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等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形成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防止污染场地风险事故发生,到2023年建立健全包括城市垃圾填埋场、危废堆放场地、矿山等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体系。

4、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制定《德格县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提高德格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建立县、镇(乡)、村三级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科学、有效、稳妥处置突发环境突发事件。强化危险源、敏感点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配备应急装备设施,加强培训和演练,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县域内发生的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5、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督促相关企业建设并完善日常和应急监测系统,编制日常和应急监测方案,提高监控水平、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能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周边企业、园区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加强区域应急物资调配管理,构建区域环境风险联控机制。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物资管理作为日常工作任务,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应急保障能力。


第六章创新体制机制,构筑生态文明制度

(一)健全源头预防制度

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加快县级层面“三线一单”框架的搭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评估和摸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功能本底,划定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生态环境系统管控体系,构建“三线一单”信息数据平台,按照环境单元实施分区管控。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以规划环评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构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全链条无缝对接预防体系;针对全县所涉专项性规划、综合性规划、指导性规划,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议和意见,确保各类项目引入和建设合理可行。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针对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管护要求,对县域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的开发活动进行限制,制定《德格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制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活动准入清单,实行非准勿进;以及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的产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皆准。结合国家、四川省相关环境标准,研究制订区域内各流域污水排放限量规定出台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规定将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提条件,严控新增排放量。积极探索项目准入、空间准入、总量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引领企业绿色转型。

推行资源环境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机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的要求,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建立双控目标管理和节约制度。

(二)完善过程控制制度

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依据德格县经济社会条件、生态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资源储量及保障能力等因素,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建设用地供应量、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量、能源消费总量和污物排放总量。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数据库和预警响应系统,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深化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和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分年度分行业开展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以应发尽发为原则,依法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总量和浓度动态管理。强化监督和执法检查,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污,对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的要依法查处,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到2023年,基本形成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

推行企业主体责任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推行企业环保自律,培育企业环境伦理和生态意识,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提出的企业应承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要求。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贯彻执行《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共享评级信息的有关部门,可按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原则,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并向环保部门及时反馈应用情况。

加快建立环保第三方监管和治理体系。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在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大气、水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控等方面,引入和推行第三方管理机制,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依法公开各类环境信息,扩大政府环境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规范和畅通信息公开的渠道。加强环境管理政务信息、高污染风险企业环境信息、生态环境质量信息、重大生态环境安全应急信息,以及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公开,尤其是加强对生态环保违法企业及典型违法行为在政府网站和当地主要媒体进行公开。制定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及环境信息公开年度计划,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流程和审批制度,逐月公布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案件处理情况。到2023年,确保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100%

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全面推进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信息公开,切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法制化、公开化,不断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原则与范围,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有效性。建立市民环保检查团生态保护体验团公众参与形式。鼓励公众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定期进行域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满意度。

完善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举报。丰富生态环境公众监督形式,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完善环境舆论监督制度,明确舆论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健全环境舆论回应机制。完善环境信访制度,建立环境信访预警机制和隐患排查制度,完善信访查处制度和积案化解制度。

(三)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体系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计划,分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由政府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程和任务的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和管理落实。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根据全县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指数优劣状况,相关责任单位实施经济奖励或处罚。

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研究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尽快健全相关议事制度,县、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生态环境保护研讨工作。

2、全面推行河(湖)山林(草)长制

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按照《德格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县范围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70条河流(段)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做到无缝连接、全面覆盖。印发《县级河长制工作方案》、《乡级河长工作方案》,确定县、乡、村三级河长名单;建立各级河(段)长会议、信息共享和报送、工作督查、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分级分批公告各级河(段)长和竖立公示牌,建立各级验收制度和问责制度与激励机制;编制《县、乡两级河湖“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全面建立河长制。指导、统筹和加强主要河道管理工作,依法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探索建立山长制模式。以网格化为基础,探索建立由县、乡镇级领导担任山长的管理体系。由级领导担任总山长,沿山各镇、村有关领导分别担任乡(镇)级山长、村级山长、森林资源管护员,各山长分工明确,实行精细管理,督促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生态治理修复各项工作,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共营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创新建立林(草)长制模式。加快建立森林和草原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总林(草)长领导下的县、乡(镇)、村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形成委政府牵头、林草业部门主抓、其它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每块林(草)地都有级林(草)长和监管员、护林(草)员负责管理。整合林草业基层管理力量,建立源头监管员队伍。构建行政村林(草)长、监管员、护林(草)员一长两员的森林和草原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切实将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重心向源头转移。

3、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和农牧民四级评价考核体系。从决策顶层设计的高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与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干部调整、班子配备等工作以及农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额度相结合,突出县、乡镇领导干部和农牧民考核评价的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作用。

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提高各党政干部考核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建立绩效考核的评估反馈机制,重点对规划目标、资金投入及重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跟踪反馈,形成评估报告。规划期内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达到20%以上。

4、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审计制度,强化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要求,根据组织部门委托,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审计内容和目标。主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或部门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重大决策、完成目标任务、履行监督责任、资金征管使用、项目建设运行等情况进行审计,在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上,分别确定审计重点。通过审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次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5、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建立督查问责制度。参照四川省环保督查方案制定的《四川省环境保护督查方案(试行)》,研究制定级生态环保督查地方性法规,制定督查问责、督查督办、台账建立、核查验收、尽责免责等相关配套制度规定和实施办法,形成具有德格地方特色的级生态环保督查制度体系。

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一般企业落实双随机抽查,重点企业实现全覆盖排查。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发挥环保警察作用,从重从严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加大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违规成本。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实施德格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对生态文明年度目标任务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镇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对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违法违规审批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对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生态严重破坏的;对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高发、应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没有落实、推诿扯皮、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第七章积极倡导生态生活 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一)完善城乡体系建设

强化区域中心、培育特色城镇。按照提升县城、做大集镇、做美村寨思路,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城镇化,引导和带动人口向城镇和农牧民新村适度集聚,减轻生态脆弱地区的压力。实施城镇更新计划,加强市政道路、城镇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在城镇整体设计和风貌打造过程中,特别要紧紧围绕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强化文旅融合,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城镇景观,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品质。打造太阳河谷鲜花县城建设和圣地康巴“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更庆镇、竹庆镇、阿须镇、马尼干戈镇等一批民族特色浓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城镇。全面推进 “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之一阿须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示范样板,全面推动并引领德格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结合德格县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特色、重要交通节点,以中心城区为中心,4个特色镇为次中心,重点建设2省级湿地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突出区域生态功能适度发展城镇规模及各类产业,促进城乡功能融合发展。

完善城乡融合机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地域、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打造具有德格特色的幸福美丽农牧新村。整合藏区新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扶贫新村、移民新村等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村落、中心村寨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牧民定居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施农房风貌改造、村容环境整治项目,推进四改三治(改厕、改圈、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引导农牧民形成现代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增大农村产业发展,通过以城带村以景带村模式,调整产业模式,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二)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1、深化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围绕打造“太阳河谷鲜花县城”,推动县城及康巴文化“博览园”种花、种草、种树和河变湖工程,持续推动“九子一乱”乱象深度治理。围绕打造“美丽母亲河”,实施色曲河沿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恢复和河道景观打造工程,构筑“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色曲河。围绕打造国道317线“最美景观大道”,加强道路景观绿化,推动国道沿线绿化工程和沿线乱象整治工程。围绕打造龚垭“柳林乐园”,推动龚垭旱柳、垂柳种植。

2、深入推进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工程的实施,成立乡镇、村两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执行小组,以建设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污水达标排放等为重点,通过抓点、带线、促面推进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

3、拓展城镇绿色空间

结合美丽藏区绿化行动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工程。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重点景区和国道317线、省道217线等国省干道沿线绿化景观建设,力争到2023年完成全乡镇村庄进出通道、集中居住点、房前屋后、休闲地等可绿化地块全面绿化美化。

4、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最美藏寨群落

按照“做优乡镇、做美村寨”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积极打造马尼干戈镇、阿须镇、错阿镇错通村、柯洛洞乡独木岭村乡村旅游品牌。积极申报龚垭乡雨拖村、柯洛洞乡朗达村、更庆镇西部村为最美乡村。启动八帮乡乡村旅游试点乡镇建设。

(三)推广绿色建筑和传统生态民居

推进新建绿色建筑。贯彻落实《四川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参照《甘孜州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细则》,建立新建绿色建筑年度台账,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引导各景区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酒店等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在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修建。

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德格县旧城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房屋修缮维护、抗震加固等工作,开展既有建筑节能评价,明确既有建筑改造的重点、难点,探索不同类型的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途径,商业、酒店、政府办公等建筑为重点,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为全面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累经验。一是积极推动现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以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设备及特殊用电系统改造为主,提高用能系统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对高能耗建筑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二是开展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以更换门窗为重点,有条件的项目同步采取围护结构隔热、绿色照明等适合节能技术对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三是加强高寒地区符合条件城镇城市集中供暖工程建设。

推广传统生态民居。在尊重当地历经千年所形成的建筑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甘孜州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全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全面推行低耗环保新型建材替代农牧民全木结构建房,加强项目、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发展和推广适宜高寒地区民居建筑的安全耐久、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实现民居建筑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绿色交通设施建设

1、优化公共交通网络

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结构适宜、衔接顺畅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保障有力的交通支持系统,有力地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应对突发事故的需要,全面适应德格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形成以主枢纽站、乡镇客运站、重点村招呼站的覆盖全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切实提高当地群众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2023年,建成经马尼干戈镇、更庆镇附近的高速公路,对外运输通道全部打通、扩容,规划骨架路网中各横线、纵线、联络线全部建成,城乡客货运站场建设完成,公路运输形成网络,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条,起讫站点德格县城-龚垭。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通乡公路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100%,通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基本构建成“通乡达村、配套完善、安全长效、管养到位”的农村公路网。卡松渡乡、俄南乡、然姑乡、汪布顶乡建成五级客运站,34个行政村建成简易停靠站,实现德格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行政村简易停靠站覆盖率100%的目标。

2、推进旅游公共交通发展

加强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为主干的旅游公路运输网络,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乡镇旅游连接公路,新建和改建横干线、纵干线、联络干线公路,改造德格县境内G317G215旅游路线,加快建立连通各景区的旅游公路、索道,全面改善旅游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建设德格旅游客运集散中心和一批旅游区车站,开通8条以上旅游客运专线,全面完成县域旅游公路路标、路牌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

加快旅游环线建设。在各主要景区道路内联外通的基础上,打造多条旅游环线,实行环状串联,将全域大小景点全部连接,以俄支-更达-G215旅游环线公路串联竹庆寺、协庆寺等景点;以岗托-更庆-柯洛洞-马尼干戈旅游环线公路串联柯洛洞峡谷旅游、西部牛仔城等景点;以白绒桥-八邦-普马-岳巴-玉隆-芒科-扎多-中扎科旅游环线公路串联玉隆拉措、多普沟、加察宫殿遗址、烈士陵园、杜沙寺、崩东寺等景点;以岗托-白垭-丁都桥(白玉界)旅游环线公路串联白娅寺等景点;以那隆口-色巴-柯洛洞旅游环线公路串联柯多寺、睡佛景观等景点;以龚垭-血呷-八邦旅游环线公路串联藏族民族文化旅游长廊等景点。

(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1、引导民众绿色生活

普及节能节水器具。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公众调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倡导良好的生活风尚,鼓励使用节电型电器和照明产品。在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居民节能节水积极性。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单位)、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引导绿色理性消费。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组织开展低碳家庭行动等活动,自觉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推行政府和企业减纸化、节能减排办公,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公务车,构建节能高效工作模式;鼓励群众购买低碳纺织品;培养群众节制消费、适度消费,杜绝铺张浪费,形成健康环保的生态饮食习惯。

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在全范围内开展绿色社区(村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餐馆等创建活动。在玉隆乡、燃故乡、俄支乡、温拖乡、年古乡开展德格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项目。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一是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也可称为餐厨垃圾,下同)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单独投放比例。二是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确保收集容器的颜色和图文标识统一规范、清晰醒目、易于辨识。三是加强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监督,依靠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统筹各责任区责任单位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力量,发动党员骨干、热心市民、志愿者、保洁人员,建立现场引导员队伍,加强现场宣传、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投放行为。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鼓励采取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引导和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在村庄设置回收站点。

2、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和绿色办公

提倡绿色办公。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将绿色办公理念融入到各级机关的日常活动中,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换装节能型电器,电器能耗至少达到国家低能耗二级标准,更换非节水型器具,并限期执行。积极推动公务用车节能,推行办公自动化,大力推进公文无纸化传输,推广使用再生纸。

推行绿色采购。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在编制政府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及政府采购预算时,全面落实绿色产品采购政策,促进绿色产品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优先购买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到2023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及以上。

第八章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健全生态文化体系

(一)弘扬特色生态文化,打造康巴文化品牌

1、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元素和生态思想

充分挖掘和利用藏族传统文化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传统思想,指导藏民的生产生活鼓励相关专业学者、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举办相关的文化论坛和写作比赛,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同时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写进教材,纳入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深入推进专题文献特色资源库建设,重点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古籍善本、图书报刊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挖掘地方传统文献资源,开发一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依据《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名录》,挖掘德格县传统文化村镇资源,深入推进德格县传统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在建设更庆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争取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申报格萨尔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组织开办康巴文化高峰论坛研讨。

2、培育发展现代生态文化

深化家风村风行风建设。发扬德格人民勤劳勇敢、智慧聪颖、性格豪放、耿直朴实,具有重礼节,好施舍,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礼节和习俗。以家庭、村居、行业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带行风,推动形成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的家风村风行风新风尚。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实施以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为主的润育工程,用蕴含优秀民俗传统、体现生态文明新风尚的新时代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狠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歪风陋习,倡导仪式从简办理、文明办理,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好人文化,引导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

鼓励文艺创作。加强对现代生态文化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现代生态文化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德格特色、充满现代生态文化元素、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研究开设特定的奖项,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表彰,将优秀文艺作品在电视、互联网等平台予以宣传,引导全群众性关于现代生态文化的文学、摄影、视频、美术等形式文艺创作。

3、打造德格文化品牌

注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着力推进德格印经院为代表的经院佛教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县城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阿须镇为中心的格萨尔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全面梳理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优势项目,全力打造德格特色文化品牌。

4、建设一批生态文化载体

建设天然生态博物馆。对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完善。在具有历史传承和科学价值的生态文化原生地,精心打造高质量、有特色、无围墙的生态文化博物馆,由当地民众自主管理和保护,从而使其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一体保护,提升保护地民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推进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推进乡镇、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实现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实施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文化广场和农村文化广场,建立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

(二)深化生态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1、教育引领,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新风

扩大党政机关生态文化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政绩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开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培训的要求。确保规划期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始终维持在100%

推进校园生态文化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接班人。根据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学区、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注重生态文化课题开发,将生态文化教育融入地方性课程、校(园)本课程相融合。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宣传、推介和鼓励实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

加强社区生态文化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新市民。以文明社区创建为契机建设社区生态文化,针对德格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文明社区创建规划,邀请社区居民对文明社区创建建言献策。采用发放环保手册、开辟报纸专栏、举办社区生态文化展览和主题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社区生态文化教育。向居民派发节水小用具、节能节水小窍门手册、环保手袋等,增强社区居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能力。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给予绿色家庭一定的奖励,激发居民绿色生活的积极性。

丰富农村生态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编制实施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开展生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采用放映电影、发放传单等方式,对农村干部群众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在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生产过程中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鼓励农民转变生活方式。

开展企业生态文化教育,形成生态文明责任观。从引导企业规范化生产经营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两个方面开展企业生态文化教育,促进企业形成生态文明责任观。企业生态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生态化管理理念、技术及成功案例等。

2、多渠道深入生态文明宣传

建立生态文化科普场所。依托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因地制宜建设面向公众开放、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普及宣教场馆。

强化新闻媒体生态文明宣传。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途径。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等宣传教育方式,普及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加强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与环境公开,凝聚社会共识。拍摄一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宣传片,在地方卫视定或其它公开媒体时定期播放,加强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利用绿色节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纪念日,在各社区、小区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开辟生态文明宣传专栏。在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文化广场、写字楼等公共区域开辟生态文明宣传专栏,布置生态文明宣传标语,科普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公众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使生态文明的概念深入人心。

建立环境保护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德格县生态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号,利用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对公众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接受公众对身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厂、企业等进行投诉,增强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

针对不同的公众群体综合采用各种生态文化宣传方式,确保宣传效果,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

(三)提升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水平

1、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加强对公众的引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针对公众参与意识不强、认同感较低等问题,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公众的参与力度,将更多公众的力量引导到生态文明建设上。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住房、供水、公共卫生等与公众相关的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增强规划设计的透明度,必要时可以征求公众的设计方案。

强化公众参与主体意识。针对公众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意识不够的问题,要借助媒体宣传、政策导向,强化公众参与主体意识。一方面要提升公众的生态知识与法律水平,树立公众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与概念,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与承担义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正确引导经济增长、个人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公众的全局意识与长远视野。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方面,可通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诉求以及建议。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通过自媒体、拍摄手机视频等形式开展相关活动,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如对于保护环境的良好现象进行广泛宣传,对破坏环境现象进行现场曝光。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建立开展公益活动的机制。建设环保志愿者工作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力度,实现环保理念入户。二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机制,比如生态文明论坛、世界环境日宣传、地球1小时、植树、绿色出行等活动,从多个视角培养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三是建立政府与公众的良好沟通机制,开展公益监督、诉讼机制,畅通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保障公众参与权益。

2、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通过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生态人居、发展生态经济、引导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全面提高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国家荣誉感、归属感及幸福感。

(四)开展示范创建和绿色细胞建设

1、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

编制《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制定印发《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全面启动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2023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效显著,32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验收标准,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格局,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标准。

2、推进绿色细胞建设

绿色机关的创建工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共建氛围,全面推动绿色机关建设取得实效;制定《德格县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将绿色机关建设工作落到实际行动中;推行现代化办公方式,建设节约型机关,普遍采用节水设施、节能灯具和电器;建立绿色机关建设保障制度,将绿色机关的考核工作纳入机关日常考核,与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挂钩,与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挂钩,确保制度落地

绿色企业建设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生态文明教育,塑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教育引导和宣传实践等方式引导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推行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厂,注重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发展,避免或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物质,将清洁生产模式的建立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绿色社区建设工作利用社区橱窗、形象墙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浓厚创建氛围,发放《创建绿色社区倡议书》,组织居民大签名活动,使绿色社区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利用社区阅读室,购置环保科普类书籍,开设社区环保论坛,开展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植树种花等实践活动。按照国家绿色社区的评判标准,每年至少一次举办绿色社区评选工作,对符合标准的绿色社区进行表彰,对不达标的社区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课内、课外、校外三个层面上,构建适应当前需求的环境教育体系开展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各门学科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内部管理,通过节纸、节水、节电等节约和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节省学校财政开支,培养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杜绝危害环境的行为,鼓励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第九章 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一)重点工程

根据德格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体系框架、规划目标和重点领域,结合德格县十三五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以规划近期为重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六大重点工程。规划在2020-2030年期间,实施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68项,投资估算480172.71万元,涉及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6个领域。

9-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投资概算表

序号

项目类别

子项目个数

投资估算(万元)

总计

创建期

2020-2023

提升期

2024-2030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5

155.00

155.00

-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40

351199.00

212937.00

138262.00

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5

18278.91

13823.91

4455.00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5

63150.00

50750.00

12400.00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

8

45589.80

37424.80

8165.00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5

1800.00

1060.00

740.00

合计

68

480172.71

316150.71

164022.00

(二)效益分析

本规划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生活建设、弘扬生态文化魅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全面推进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程。依托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德格县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现“生态德格、文化德格、小康德格、和谐德格”的战略目标。

1经济效益

规划的实施,将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德格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业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建立区域帮扶支持政策,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带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扩大群众收入途径,从而增加群众收入,使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

2、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发展经济消耗、环境污染小的生态产业,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全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动植物物种保护、植被恢复、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管护能力建设的加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和质量将不断提高,退化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功能将不断增强,金沙江、雅砻江生态防护体系逐步完善,国家生态屏障区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县环境污染控制效果将显著提高,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降低,饮用水源地合格率、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

3、社会效益

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是由广大群众参与的综合性建设和发展变革,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通过实施生态文化工程,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行绿色教育,使公众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

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协调发展,能够较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经济收益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可使群众普遍受惠。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建设项目落实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广大农牧区,缩小城乡差别,增加社会公平性和稳定因素。

通过全面进行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会全面提高,从而激发出更加强烈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同时随着生态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体系建设、人均收入提高,贫困人口比例将不断下降,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合理,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理念改变,从而使得人与自然矛盾不再凸现而关系逐渐趋于和谐。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组织领导。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德格县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各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日常工作。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行动;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机构,各有关部门均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德格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各乡镇等各级管理部门是规划实施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生态文明办对规划实施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各种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各种企事业单位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者;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下设的工作委员会对规划行使决策与监督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必须先通过人大审议,然后颁布实施。同时,人大还负责组织和拟定有关议案和法规,审议规划、法规、经费预算,调查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案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的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明确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目标任务,签定任期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明确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的领导分工,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实行年度考核,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乡镇和区级部门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各乡镇和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和指导。在企业评优、资格认证和有关创建活动中,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加强规划合作协调。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确保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协调有序。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制订相关政策,加大跨界流域污染治理的力度,积极推动各城市间的空气污染治理合作,切实解决好跨区污染和污染转移问题。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及群众的监督力度,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不定期地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为公众关注环保、参与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条件。定期开展公众对环境满意度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与建议的调查工作,增进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互动,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推进规划实施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制度保障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订规范性文件,建立有利于德格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立项,优先保证用地,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政策,对资源收益者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探索实行生态收益地区、收益者向生态保护区、流域上游地区和生态项目建设者提供经济补偿办法。逐步建立异地环境补偿制度。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依法征收和管理,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发展。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环境治理和环评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治理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着力做好规划环评体系建设,在全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方面体现环境保护,实现环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着力推动环保末端监管向前端规划转变,努力构建功能分区-规划环评-园区环评-项目环评的环评管理机制,推动环评作用于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高效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强化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污染严重的企业,该关闭的坚决予以关闭,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舆论保障。本规划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加强规划实施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拓宽思想,创新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使公众深入了解规划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蓝图,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从而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永续发展。

(三)技术保障

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过参加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招商会等,建立生态环境科技项目交流市场,有效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予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

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加强生态环境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定期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检测评估报告。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开展环境现状普查,建设环境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测资料综合集成,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跟踪水平。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化信息决策支持。

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设立德格县生态环境专项基金,促进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德格县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研制,鼓励绿色高原食品、中藏药的开发生产,发展技术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产业和产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示范,加速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四)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保证逐年有所增长。对于生态保护和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监督能力建设等社会公益型项目,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实施多元化投资。重大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中央、四川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积极申报相关项目,例如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

推进生态建设市场化进程。将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收费,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经营性收入,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生态建设市场,探索和推广水权转让、土地资源有偿使用等办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附表  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

1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0-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编制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围绕德格县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组织编制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或本级人民政府审议后颁布实施。

80

80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

编制德格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重点核算区内林木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建立实物量资产账户

45

45

-

2020-2023

县统计局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制度建设项目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对全县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

-

-

2020-2030

县审计局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4

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工程

对德格县环境信息发布网络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网站后台管理,组织人员培训,保障重要环境信息的及时有效发布

30

30

-

2020-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5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项目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

-

-

2020-2030

县组织部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完善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

-

-

-

2020-2030

县水利局

河长制

依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对相关规划开展环评影响评价工作

-

-

-

2020-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构建固定源排污管理基本形成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体系控制、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

-

-

-

2020-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5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155.00

155.00

-

-

-

-

-


2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0-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空气自动监测站维护

对县城已建成的6参数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维护,及时更换电池及相关配件,加强人员培训,保证正常运行,按要求对外发布监测数据。

60

20

40

2020-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二)生态环境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


2

新增5个片区空气自动监测站

麦须、阿须、温拖、玉隆、柯洛洞片区分别建设6参数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

1500

1000

500

2020-2025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环境空气质量


3

餐厨废弃物及油烟整治专项行动

在县城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餐饮行业达标排放及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辖区餐饮企业的检查力度,督促其按照规范设置烟道以及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并依法查处、纠正餐饮服务业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对餐饮店业主进行宣传教育。中型以上饮食服务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特大型饮食服务单位(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3000m2以上的)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17家餐饮业单位油烟污染进行治理,严查餐饮业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40

40

-

2020-2021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环境空气质量


4

散乱污企业取缔整治工程

梳理全县散乱污企业清单,采取整改规范、依法关闭、搬迁入园等措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改工作。加快建立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的长效机制,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到2023年基本消除散乱污企业污染问题

-

-

-

2020-2023

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

环境空气质量


5

农业废气治理工程

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分级建立秸秆燃烧点预警预报体系。

200

80

120

2020-2023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环境空气质量


6

德格县长江上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2万户农户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75000

60000

15000

2021-2025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7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技术划分,加强管理,落实范围边界。

198

198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对全县162个行政村水源地、20个地下水进行保护,安装网围栏、铁大门、保护区标示标牌、标界、警示牌、宣示牌等

47750

38200

9550

2021-2025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在全县162个行政村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工程河道综合治理、河道淤泥清理、生态修复与保护。

3420

2420

1000

2020-2024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8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德格县县城第二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项目:新建日处理污水6000吨每日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管网4000米。

5000

1000

4000

2023-2025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德格县龚垭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新建龚垭镇污水处理厂一座及配套管网。

5600

5600

-

2020-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阿须片区居民聚集区污水处理工程:新建日处理污水1500/日污水处理厂三座,配套收集管网40000米(浪多乡、阿须镇、所巴乡、打滚乡、亚丁乡)。

14000

11200

2800

2022-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温拖片区居民聚集区污水处理工程:拟在该片区乡镇新建居民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温拖乡、年古乡、中扎科乡、燃姑乡)。

13000

2600

10400

2023-2025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德格县麦宿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新建麦宿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

6000

1200

4800

2022-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德格县竹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1500吨污水,配套收集管网18000米。

6000

1200

4800

2022-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1200吨,配套污水管网18000米建设。

5037

5037

-

2021-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德格县错阿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1500吨污水,配套收集管网18000米。

6300

1260

5040

2022-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水环境质量


9

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对县内2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技术划分工作,加强管理,落实范围边界。

260

260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对县内2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进水口整治及植被恢复、围栏、在线监控设施、标识标牌建设工程。

300

300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10

德格县县城水源地巩固提升项目

新建三个县级饮用水源点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网围栏20000m、铁大门、保护区标示标牌、标界、警示牌、宣示牌等。

400

400

-

2021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质量


11

退牧还草综合工程

实施退牧还草4万亩、黑土滩治理1万亩。

1000

600

4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三)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2

德格县人工种草项目

人工种草5万亩。

1000

600

4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3

德格县鼠虫害及毒害草治理项目

鼠虫害治理15万亩,毒害草治理5万亩。

1000

600

4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4

德格县沙化土地治理项目

沙化土地治理2

4000

2500

15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5

德格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万亩。

2500

1500

10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6

沿雅砻江绿化造林项目

沿雅砻江乡镇绿化造林2万亩。

2000

1200

8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7

德格县主干道生态修复项目

德格县国、省等干道1812.7千米,两边进行生态修复。

22659

18127

4532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8

德格县废弃露天矿山和地质破坏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对错阿镇马达村探矿权勘探破坏的矿山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迹地修复和恢复工程主要修复措施为削坡、挡墙、格构、锚杆、拦挡坝、排导槽水沟和挂网植草等。

1900

1200

700

2021-2025

县自然资源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19

德格县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项目

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0.5万亩。

5000

3000

20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0

德格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及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5年共计防治30000亩。

400

300

1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1

德格县公益林建设

封山育林5万亩

500

400

1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2

德格县国有林森林抚育项目

国有林森林抚育5万亩

600

400

2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3

德格县两江流域沿岸生态修复项目

德格县境内金沙江、雅砻江沿岸(双边)生态修复321千米。

6019

4815

1204

2021-2025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4

德格县色曲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

植被恢复50公里。

750

750

-

2021-2022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25

玉隆拉措水生态保护与修护工程

水生态保护与修护32平方公里。

500

500

-

2023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


26

珠姆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

沿道路4公里进行湿地生态恢复;修建观景亭2个;修建生态停车场2个,观景台2个;修建生态厕所1个。

100

100

-

2021-2023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物多样性保护


27

阿须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阿须湿地生态修复2万亩。

1000

600

4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物多样性保护


28

全县5个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600

250

35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物多样性保护


29

德格县地质灾害防治

组织实施26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9处排危除险;1处重点场镇及小流域综合整治;5处清淤加固;对20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排查调查

37357

20920

16437

2021-2025

县自然资源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30

德格县山洪沟治理工程(涉及42个村共154km

普马乡左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900

-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所巴乡下所巴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

150

-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更庆镇乡拉普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5km

750

750

-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更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600

-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柯洛洞乡郎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阿须镇磨勒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km

1200

-

12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折学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km

1200

-

12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格苏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km

1200

-

12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普西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乃格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6km

1800

-

1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达马镇美丽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km

1200

-

12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达马镇日卡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5km

1350

-

135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达马乡镇木岳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4km

1200

-

12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达马乡镇绒麦隆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岳巴乡岳巴寨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1km

300

-

3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岳巴乡日炯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白垭乡茶安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白垭乡窝色村、阿池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白垭乡亚西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汪布顶乡亚且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汪布顶乡汪布顶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更庆镇上压巴村、下压巴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6km

1800

-

1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更庆镇黑西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6km

1800

-

1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普马乡真通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普马乡新地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普马乡卡沙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5km

1500

-

15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柯洛洞乡夺色达村春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5km

700

-

7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柯洛洞乡朗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俄南乡马龙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嘎拖村(仁果龙)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康秋村(康秋龙)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6.8km

1824

-

1824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然尼村(尼秋龙)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6km

1800

-

1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嘎拖村(呷尼龙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8km

2400

-

24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康秋村(引西龙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打滚乡然尼村(然尼龙)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16km

4800

-

4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阿须镇磨勒新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1800

-

18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浪多乡洞达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浪多乡志巴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1.2km

320

-

32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竹庆镇协庆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玉隆乡白日一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1.5km

450

-

45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玉隆乡白日二村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3km

900

-

9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年古乡若达村若达沟山洪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沟长度2km

600

-

600

2021-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31

德格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柯洛洞乡、龚垭镇、麦宿镇、卡松渡乡、中扎科乡、八邦乡、阿须镇、年古乡等10个村水土流失面积79.8平方公里。)

柯洛洞乡牛麦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400

400

-

2021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龚垭乡更达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400

400

-

2022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麦宿镇(原普马乡)绒达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

120

120

2023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麦宿镇(原达马镇)美丽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400

400

-

2022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麦宿镇(原达马镇)日卡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平方公里。

550

-

550

2024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卡松渡乡银多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

500

-

500

2024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中扎科乡多呷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

360

-

360

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八邦乡曲池西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平方公里。

110

-

110

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阿须镇真隆村西沟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

135

-

135

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阿须镇磨勒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

145

-

145

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年古乡雅砻江年古段主要支沟河道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

180

-

180

2025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


32

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

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动植物资源数据2023年完成全县物种资源本底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编制,摸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情况及保护率、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及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分布情况及保持率指标。根据调查结果,对重点区域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阻截带建设和特有性、指示性水生生物保护,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物种资源丧失。

2000

2000

-

2020-2023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


33

德格县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办公设备、监测巡护设备、救护设备购买

1500

1000

5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


34

德格县医疗废物标准化处置点项目

龚垭镇新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400平方米及设备购置。

500

500

-

2020-2021

县卫生健康局

(四)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马尼干戈镇新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400平方米及设备购置。

500

500

-

2020-2021

县卫生健康局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35

德格县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转运车购置项目

购置26辆医疗废物转运车,每辆投资13万。

3380

3380

-

2021

县卫生健康局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36

德格县乡镇医废处置设施项目

购置26台小型医废锅炉处理设施设备及配套设施。

1350

1080

270

2021-2025

县卫生健康局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37

德格县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

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调查,查明污染途径、污染水化学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及有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以及利用环境容量的方法途径。

300

200

100

2021-2024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38

德格县汽修汽配油汽回收处理系统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设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油气回收净化处理系统)等。

8000

8000

-

2021-2023

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3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在更庆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1座,新建用房1000平方米,购买处置装备、防护装备、救援物资等。

1500

1200

300

2021-2025

县应急管理局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购置监测用车1辆和“大气、水、土壤”监测设备各一套。

875

700

175

2021-2025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声环境监测配套设施项目:购置声环境监测配套设施、人员培训、办公材料等。

100

80

20

2020-2024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40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开展环境监察三级标准化建设,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建立乡镇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提升县域环境监测能力,开展地表水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声功能区、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高度重视县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考核工作,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 制定下发《德格县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明确各级监管责任。

200

200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40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351199.00

212937.00

138262.00

-

-

-

-



3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0-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德格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德格县生态红线保护区4574平方公里进行勘界定标、打桩。

5718

5718

-

2020-2023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五)空间格局优化

自然生态空间

2

德格县玉隆省级湿地公园保护建设

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编制湿地科考、总规等。加大力度保护修复湿地,完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以及科研、宣教工作。

2200

1600

600

2021-2025

县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生态空间

3

德格县土地整理

对俄支乡、普马乡、中扎科乡、温拖乡、年古乡、达马镇、浪多乡7个乡镇进行土地整理,整理规模38216亩,实现增加耕地规模15079亩,实现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地区耕地数量和等级。

5755

2500

3255

2021-2025

自然资源局

-

4

河湖岸线保护工程

参照水利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办河湖函〔2019〕394号),按照《德格县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要求,尽快划定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科学合理的确定河湖岸线保护率。积极落实国家、四川省和甘孜州的相关河湖岸线管理要求,结合德格县实际情况,采取“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年推进”方式,分三年完成16条县级河流和48条乡镇级河流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到2023年全面完成河湖岸线划定工作。

2305.91

2305.91

-

2020-2023

水利局

河湖岸线保护率

5

重要生态区范围的优化确定

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遗产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优化,科学调整范围和功能区划,建立数据库。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

300

200

100

2020-2030

自然资源局

自然生态空间

6

编制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双评价、双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村规划编制、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00

1500

500

2021-2025

自然资源局

-

6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18278.91

13823.91

4455.00

-

-

-

-


4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0-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节能节水工程

温拖水利工程渠系配套项目:对已建成的中扎科乡温拖水利工程进行渠系配套项目,年引水量33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7万亩。

7000

7000

-

2021-2023

水利局

(六)资源节约与利用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年古乡年古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5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500

500

-

2021-2025

水利局

卡松渡乡扎拉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7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700

700

-

2021-2025

水利局

卡松渡乡麦拉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5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50

650

-

2021-2025

水利局

卡松渡乡尼西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5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50

650

-

2021-2025

水利局

汪布顶乡汪布顶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10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1000

1000

-

2021-2025

水利局

汪布顶乡龚加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8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800

800

-

2021-2025

水利局

汪布顶乡西巴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9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900

900

-

2021-2025

水利局

汪布顶乡亚且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12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1200

1200

-

2021-2025

水利局

龚垭乡秧达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5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500

500

-

2021-2025

水利局

龚垭乡来格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5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500

-

500

2021-2025

水利局

白垭乡林学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00

-

600

2021-2025

水利局

白垭乡冷茶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00

-

600

2021-2025

水利局

白垭乡尼朱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00

-

600

2021-2025

水利局

年古乡同古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00

-

600

2021-2025

水利局

温拖乡温拖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发展新能源,解决600亩经济作物灌溉,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耗水量。

600

-

600

2021-2025

水利局

德格县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马尼干戈镇新建引水主管28.5公里,灌溉草地6万亩,受益人口1.1万人、牲畜2.45万头。

6500

6500

-

2022-2023

水利局

合理分解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和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目标责任的考核评价;推广绿色建筑;严控机关用能。

-

-

-

2020-2030

县发展和改革局

2

德格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包括:新建灌溉渠道1.2km、新建取水建筑物3座;新建灌溉管道41.9km、新建蓄水池11口;新建田间生产路11km;农田坡斜改造及整治10000亩;农业准化实用技术培训4000/次。

该项目覆盖温拖片区3个乡镇(年古、温拖、中扎科)26个行政村,实施农田改造、水渠建设、生产道路建设,提升土地产出率,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3000

2000

1000

2020-2025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3

绿色农牧业基地建设

德格县雅砻江流域温拖片区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在中扎科乡、年古乡、温拖乡燃姑乡修建60座冬暖式大棚1座农畜产品冷链基地。项目实施后,示范园区实现年平均利润274.83万元,带动农户60户,创造就业岗位120个,人均年收入增收2084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产品由于运送不及时而造成的腐烂变质、资源浪费等问题,缓解德格县本地蔬菜供应短缺的现状;通过进行示范园区建设,建立高科技水平的农业生产基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对土地、光、雨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通过合理的耕作模式、高效的畜禽粪便利用,使农村环境改善,农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使用过量化肥和农药,减少了耕地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治理环境的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0

2000

-

2020-2022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六)资源节约与利用;(七)产业循环发展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建设温托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德格大黄、德格芫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紫皮马铃薯、芜菁、大蒜、辣椒、茄子、番茄等无公害品牌,通过乡村特色品牌创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0

50

-

2020-2023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德格县雀儿山以东生态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在以马尼干戈镇为中心的牧业乡镇修建一个牦牛乳加工厂及牦牛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和5个牦牛乳收购站建设。人工种草20000亩。在13个牧业乡镇分别修建一座集体牧场,共13座,开展德格牦牛肉、牦牛奶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奶站+专业合作社+牧户(适度规模养殖户)机制运营灵活的经营体系,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再就业,可提供牦牛养殖放牧、牦牛乳收购,产品加工与技术服务等就业岗位1000余个,涉及牧户330余户,使产业化成果辐射带动专业合作社和牧户。项目建成达到设计能力后,年产值3100万元,除去成本可获取利润1000万元,可创造税收248万元,可带动牧民增收1188万元,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7000

5000

2000

2021-2025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德格县畜禽粪污资源利用项目:建设有机肥加工厂2座,配套购买粪污处理设施设备2套。

3000

2000

1000

2021-2025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在德格23个乡镇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适当增加旅游环保厕所点位共46座,满足全域旅游发展需求。G317G215及省道217公路沿线30座旅游厕所建设;、G317G215、省道217公路沿线及金沙江、雅砻江、岗托、柯山睡佛、雀儿山、达马洞等系列观景台30个;、G317G215及省道217公路沿线等地修建25个停车场;、G317G215、省道217公路沿线、玉隆拉错等23个景区及文物保护单位等138个标识标牌建设项目。

23000

18400

4600

2020-2025

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5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

德格县废旧金属回收点建设项目:新建雀儿山以东以西再生资源回收厂房各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员工宿舍及生活区各500平方米并购置设备一套。

1200

900

300

2021-2025

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

(七)产业循环发展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制定负面清单,完善生态环境门槛;进一步完善污染源统计工作,全面开展工业固废综合治理工作,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集中收集后,实现无害化处理,到202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

-

-

2020-2023

生态环境局

5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63150.00

50750.00

12400.00

-

-

-

-


5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0-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德格竹庆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坝200m;防渗系统20000㎡;渗滤液导排系统2000m;填埋气导排系统1500m;渗滤液调节池800m³);附属工程、配套收运设施等。

1500

1500

-

2021-2022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八)人居环境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马尼干戈镇垃圾填埋场:垃圾坝一道300m;防渗系统23800m2;渗沥液导排系统1500m;渗沥液调节池700m3;填埋气体导排系统1500m;分选台60m2,消防水池100m3等;库区道路1800m2;门卫及管理室200m2、计量室50m2、污水池800m2等;新购5t垃圾车2辆,铲车1辆,垃圾箱10只。

1925

1925

-

2020-2021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阿须片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建日处理垃圾12吨垃圾处理厂一座,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区工程(垃圾坝80m;防渗系统13000㎡;渗滤液导排系统900m;填埋气导排系统1500m;渗滤液调节池800m³);附属工程(道路系统1350㎡;门卫管理室150㎡、磅房50㎡、机具室100㎡,消防水池50m³,洪雨水导排系统700m;生活污水池20m³,绿化工程800㎡;垃圾转运站4座);配套收运设施(新购5t转运车2辆,装装载机一台、挖掘机一台,垃圾箱8只)等。

2500

2500

-

2021-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德格县麦宿镇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日处理垃圾12吨垃圾处理厂一座,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区工程库区工程垃圾坝;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附属工程(道路系统;门卫管理室、磅房、机具室,消防水池,;生活污水池³,绿化工程;垃圾转运站);配套收运设施(转运车辆,铲车,挖掘机,垃圾箱)等。

2000

400

1600

2022-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德格县温托片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日处理垃圾12吨垃圾处理厂一座,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区工程(垃圾坝、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附属工程(道路系统、门卫管理室、磅房、机具室,消防水池、生活污水池、绿化工程、垃圾转运站);配套收运设施(转运车辆、铲车、挖掘机)等。

2300

2300

-

2021-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德格县餐厨垃圾设施设备采购项目:购餐厨垃圾车12辆,配套垃圾桶240个。

500

500

-

2022-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德格县农村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在柯洛洞片区、玉隆片区、温拖片区、阿须片区、麦宿片区各修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配备5辆转运车辆及其他配套设备。

1500

1500

-

2021-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

在全县162个行政村购置垃圾箱、垃圾中转箱、垃圾转运车、环保宣传牌等。

12825

10260

2565

2021-2025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

2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

规划期内实施德格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及管网建设工程、德格县龚垭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阿须片区居民聚集区污水处理工程、温拖片区居民聚集区污水处理工程、德格县麦宿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德格县竹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德格县错阿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等,确保到2023年德格县城镇污水处理效率达到85%以上。该部分投资已计入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

-

2020-202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镇污水处理率

3

德格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在德格县23个乡镇,65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废水处理工程,受益人口26212人。该部分投资已计入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

-

2020-2022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4

德格县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开展德格县县城水源地巩固提升项目、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保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持续达到100%。该部分投资已计入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

-

2020-2024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全县农村饮水进行巩固提升,保障农村人口用水安全。规范农村地区取水设施,配套蓄水池、沉沙池、消毒池及净水设施等,解决SS等超标问题,到2023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0000

16000

4000

2021-2025

水利局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5

包虫病综合防治项目

组织制定《德格县2021-2025年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全县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结合德格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明确对干部群众防治知识知晓率、流行区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率、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覆盖率等要求

100

100

-

2021

卫生健康局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6

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旅游配套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按照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在德格23个乡镇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适当增加旅游环保厕所点位,满足全域旅游发展需求。该部分投资已计入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

-

-

-

2020-2024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德格县2020-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建设项目:在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开展厕所新建共计186户,所巴乡芒布村开展厕所新建共计152户。达马镇3个村开展厕所新改建共计192户,以达马镇美丽村为主向周边村覆盖,其中:达马镇美丽村新建13户、改建77户;贡空村新建6户、改建44户;泽东村新建5户、改建47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共计530户。

409.8

409.8

-

2020-2020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统筹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户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有序推进“厕所革命”与“污水革命”,实现厕污共治。落实《甘孜州德格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22年)》,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6716个,覆盖6716户。到2023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该部分投资已计入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

-

2020-2022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7

政府绿色采购工程

建立绿色采购台账,采购节能环保型办公设备,确保2023年德格县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以上。

-

-

-

2020-2030

县财政局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8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工程

建立节能、节水器具销售台账,制定节能、节水器具补贴措施,实施节能、节水器具普及推广工程,力争至2023年,德格县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0%及以上。

30

30

-

2020-2023

县发展和改革局

-

8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45589.80

37424.80

8165.00

-

-

-

-


6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年限(年)

牵头负责

单位

任务和对应指标

总计

2021-2023

2024-2030

任务

对应指标

1

党政干部的生态文明培训项目

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培训学习,确保规划期内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

100

30

70

2021-2030

县委组织部

(十)观念意识普及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2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或努力保持公众对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50

15

35

2021-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3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调查

规定期开展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或努力保持公众对德格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50

15

35

2021-2030

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4

德格县传统文献典籍的整理推广与开发利用工程

深入推进专题文献特色资源库建设,重点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古籍善本、图书报刊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挖掘地方传统文献资源,开发一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800

200

600

2023-2025

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5

第二届康巴文化高峰论坛研讨

康巴文化高峰论坛会议、康巴文化高峰论坛晚会、康巴文化高峰论坛颁奖典礼。

800

800

-

2022-2023

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5项工程项目总投资

1800.00

1060.00

740.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