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3-05-14 09:02:48
来源:
德格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924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德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〇二一年五



序 言 1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建设现代化德格新征程 2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德格发展主要成就 2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德格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 8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8

第二节 德格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9

第三章 奋力建成生态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3

第二篇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17

第四章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17

第一节 构建格萨尔机场航空服务圈 18

第二节 加快国省干道建设 18

第三节 推进产业道路建设 18

第四节 完善农牧区公路网络与客运体系 19

第五章 加强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19

第一节 推进引水灌溉工程建设 19

第二节 加强中小河流域治理 20

第三节 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20

第四节 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升级 21

第五节 提升电网覆盖能力 21

第六章 加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 21

第一节 提升通讯网络覆盖力度 22

第二节 加快智慧德格建设 22

第七章 加强城镇集中供暖供气设施改造提升 22

第一节 推进城镇集中供暖工程 22

第二节 提升城镇集中供气保障能力 23

第三篇 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优化升级 25

第八章 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5

第一节 优化“一廊两区”旅游发展布局 25

第二节 加快A级景区建设 26

第三节 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建设 27

第四节 推进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27

第五节 完善旅游景观轴线服务设施 27

第六节 大力发展特色民宿 28

第七节 做强德格旅游品牌 28

第九章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9

第一节 持续推进“7566”三农工作体系建设 29

第二节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1

第三节 实施品牌兴农,质量强农战略 32

第四节 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 33

第五节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33

第十章 发展壮大绿色现代工业 34

第一节 发展壮大民族手工艺产业 34

第二节 创新发展南派藏医药产业 34

第三节 有序发展能源产业 35

第四节 抓好麦宿产业园建设 35

第五节 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产业 36

第六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36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7

第一节 推进马尼干戈物流园区建设 37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电商服务 37

第三节 积极推动普惠金融 38

第四节 培育激活消费市场 38

第五节 培育壮大成长型服务业 38

第四篇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40

第十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40

第一节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 40

第二节 严守生态红线 41

第三节 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42

第十三章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43

第一节 扩宽县城发展空间 43

第二节 抓好马尼干戈副中心建设 44

第三节 推进国道317沿线乡镇一体化建设 45

第四节 加快特色集镇建设 45

第五节 加快县城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 45

第六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46

第五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8

第十四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8

第一节 完善巩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48

第二节 抓好稳定增收“五小工程” 49

第三节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 49

第十五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9

第一节 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50

第二节 狠抓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建设 50

第三节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50

第四节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51

第五节 深化农牧区改革 51

第六篇 实施生态建设战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53

第十六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3

第一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53

第二节 推进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 54

第三节 加强冰川、湿地、湖泊保护与建设 55

第四节 开展“绿化全川·德格行动” 55

第五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56

第六节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56

第十七章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57

第一节 加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57

第二节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57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58

第十八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8

第一节 实施治水兴水惠民行动 58

第二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59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59

第四节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60

第七篇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62

第十九章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62

第一节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62

第二节 加大学前教育普及力度 63

第三节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63

第四节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63

第五节 推进中职合作办学 64

第六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4

第七节 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64

第二十章 加快建设健康德格 65

第一节 完善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 65

第二节 加强疾病防预防控能力建设 66

第三节 加快片区中心医院建设 66

第四节 推进南派藏医药惠民工程 67

第五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67

第六节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 68

第二十一章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68

第一节 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 68

第二节 创新推动劳动力 69

第三节 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69

第四节 引导扶持大众创业 70

第二十二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0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70

第二节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71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71

第四节 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72

第五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 72

第六节 完善人口老龄化保障体系 72

第七节 完善退役军人保障体系 73

第八节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73

第八篇 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76

第二十三章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76

第一节 维护国家政治政权安全 76

第二节 牢牢把控意识形态主动权 77

第三节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7

第四节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78

第二十四章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78

第一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78

第二节 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79

第三节 深入推进司法公正 79

第四节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80

第二十五章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80

第一节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81

第二节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81

第三节 提升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82

第四节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82

第五节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83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83

第二十六章 推进寺庙依法规范管理 84

第一节 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 84

第二节 推进“一寺一策”综合治理 84

第三节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85

第四节 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85

第九篇 大力促进文化惠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7

第二十七章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 87

第一节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87

第二节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87

第三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88

第二十八章 焕发社会文明新风尚 88

第一节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89

第二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9

第三节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89

第四节 加强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90

第二十九章 建设十八军进藏及“两路”精神红色教育长廊 90

第一节 推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90

第二节 加强红色教育与体验 91

第十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态势 92

第三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92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92

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93

第三节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93

第三十一章 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94

第一节 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平台 94

第二节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94

第三节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95

第三十二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95

第一节 注重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融合 96

第二节 培育壮大政府平台公司 96

第三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96

第四节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97

第十一篇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99

第三十三章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99

第一节 完善重大风险管控体系 99

第二节 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99

第三节 推进县城地质灾害系统治理 100

第四节 加强“两江”沿岸地质灾害治理 100

第五节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00

第六节 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 101

第三十四章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 101

第一节 完善公共安全监管体系 101

第二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范 102

第三节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102

第三十五章 提高社会应急响应能力 103

第一节 增强公众防灾意识 103

第二节 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体系 104

第十二篇 强化实施保障,实现美好蓝图 105

第三十六章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05

第一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05

第二节 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105

第三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06

第四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06

第三十七章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人才保障 107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107

第二节 加大科技普及力度 108

第三节 创新推动校地合作 108

第四节 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108

第五节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 109

第六节 提升干部人才能力素质 109

第七节 建立关心关爱人才机制 110

第三十八章 加强政策资金保障 111

第一节 全面落实涉藏扶持政策 111

第二节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112

第三节 用好用活金融政策 112

第三十九章 加强工作落实力度 112

第一节 完善行业部门专项规划 113

第二节 强化执行落实力度 113

第三节 强化监测评估 114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德格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把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同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对于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德格县长治久安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德格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德格新征程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德格发展主要成就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德格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州委“123456”总体工作格局,结合德格实际,明晰了“1616”重大发展举措,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交出“最好答卷”,2015年以来,累计全口径投入62.47亿元,实现102个贫困村退出,5637户23549名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了脱贫攻坚“全州十一个最”的德格成绩。省州先后10余次在德格县召开脱贫攻坚现场会,2018年、2019年均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19年经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达到99.89%,2020年初,省政府正式批复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穷帽”。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省委、州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部署,持续聚焦关键大事,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积极应对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维稳形势复杂严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风险挑战,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条主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依法治县、产业富民、城乡提升、交通先行、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深入开展党建引领行动,扎实推进文旅商联动、南派藏医药、民族手工艺、教医提质、治水兴水、人才培养就业“六大惠民工程”的重大发展举措,始终坚持“3553”扶贫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全力推动“1371”扶贫产业布局和“113+N”扶贫产业体系落地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生态文化和谐小康德格,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开创了经济健康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经济增长呈现“最佳态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3亿元,较2015年增长71.3%,年均增长7.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0.72亿元,较2015年增长77.8%,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9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8.41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4亿元,较2015年增长56.1%,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48元,较2015年增长68.01%,年均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05元,较2015年增长48.9%,年均增长8.3%。项目建设实现“最快落地”,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引擎”,通过清库式推动“十三五”规划内所有项目,全面推进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项目,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十三五”期间总投资81.76亿元,实施项目362个。基础条件发生“最大变化”,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实现格萨尔机场正式通航,雀儿山、海子山隧道顺利通车,基本建成“一机场、两国道、两省道”的立体交通网络。实施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乡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建制村通信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州交通先行战略先进县。城乡环境完成“最美蜕变”,全面启动实施旧城改造、市政桥梁、美丽河岸、风情广场、城市光彩等“十大工程”,被评为全州“最美县城”。全面完成县城、马尼干戈市政拓展区和阿须集镇建设,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雨拖村获得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农业基础得以“最强夯实”,结合“7566”三农工作体系,着力打造沿雅砻江百公里有机农业产业带、沿金沙江流域产村融合百公里生态林果产业带,建成三个现代农业园区及冷链配送和电商营销中心,完成马尼干戈镇牛奶加工厂和9个集体牧场,牲畜存栏达到28.1万头、粮食播面达到5.36万亩,庭院经济种植近2万亩,种植中藏药材2700亩。文化旅游迈入“最佳时期”,按照“一廊两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六旅”品牌。完成格萨尔机场服务中心、马尼干戈游客服务中心、十八军进藏红色教育基地、独木岭康巴阿尔卑斯风情体验园、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南派藏医康养园、大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重大节点项目。启动错通三连湖、窝公姊妹湖、竹庆当真措、雀儿山圣仙沟、柯洛洞野花岭等景区建设,建成4A景区1个、3A景区8个,州级以上的非遗项目达到19个,荣获“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称号。“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25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6亿元。深化改革踏出“最实一步”,破解部分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难题,改革创新精神全域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强,乡镇区划调整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彰显“最美德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完成“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及县城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深入落实“绿化全德”行动,深入推进“一城一河一线”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民生改善达到“最优保障”,建成和完善片区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幼儿园82所,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县妇计中心成功创建“二乙”,启动实施县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和县藏医院第二制剂中心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全面兑现退休养老金、低保资金发放,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500个。完成“农房五造”16200户(含风貌改造),干部周转房620套。完成中心敬老院、燃姑乡敬老院、烈士陵园迁建及社区服务站建设。全面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干群关系进入“最蜜状态”,基层组织、干部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数从2015年全省排名第68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23名,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全面落实,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抓落实在现场”、“出手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六个实干兴德”的德格作风形成共识,蔚然成风。

德格县是全国涉藏地区发展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段奋进历程中,县委面对稳定发展民生重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了县委“1616”重大发展举措,五年克难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总体完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德格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专栏1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5年完成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20年完成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9.59

10.4

16.43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8.8

8

7.3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总额(亿元)

35.93

12.8

68.41


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14

3.1

3.34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0.41

0.58

0.72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60.2

41.3

62.1


7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

12%

28%

110%


8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

/

/

/


民生保障
改善






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1250

1250

1600


1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839

46578

19225


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628

32521

3220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766

14057

13048


11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0.3652

2.2308

2.3549


12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户)

713

730

470


社会
发展






13


城镇 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4.26

24

25.27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4.02

24

25.4


14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9

9


15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5

71

75.5


16

互联网普及率(%)

88

90

92


17

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

90

90

100


绿色转型












18


森林
绿化


森林覆盖率(%)

32.2

33

32.6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614

1515

1697.4

19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80

90


2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70

85


21

新增建设用地(公顷)

1519.16

71.85

4144.38


22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46.72

<115.91

91.69


23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24

单位GDP能耗降低(吨标煤/万元)

0.2

0.2

0.2


25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00

100

100


2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吨/万元)

1.0

1.0

1.21


27

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类)

二类

三类

二类


28

化学需氧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氨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

/

/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德格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局面没有变。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在十四五时期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德格县也面临诸多挑战,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仍处于全省全州靠后水平,市场机制不活、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的特征非常明显,德格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区的现状仍然没有变。德格是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渗透破坏重点区、藏传佛教依法治理难点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层社会治理薄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全州经济指标靠后区,反分裂斗争进入关键期、社会大局进入实现长治久安推进期、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期、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期、全域旅游进入突破发展赶超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德格处在区域经济发展板块“纵向突破、横向升位”的关键节点,肩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和既要“增量”、又要“提质”的“双重任务”,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节 德格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德格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新动能。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德格县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消费,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提供了新平台;川藏铁路和新一轮国省干道建设,为德格县改善区位条件、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打破交通壁垒、增强对外联系能力开辟了新通道;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广东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政策的持续实施,为德格县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第三章 奋力建成生态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融入全州经济文化体系为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社会稳定、生态安全为根本保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一个目标”,大力实施依法治县、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产业富民、新型城镇化“六大战略”,系统抓好党建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一个工程”,扎实推进文旅融合惠民、南派藏医药惠民、民族手工艺惠民、教医提质惠民、就业创业惠民、治水兴水惠民“六大行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推动“十四五”时期德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系统观念,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德格统揽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生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立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际,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保护好山脉地形、河流水系和乡村格局自然肌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全面立体开放新态势,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州“123456”总体工作格局,深化对口支援合作,强化内外区域互联互通与联动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主动治理、依法治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依法治理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把依法治寺管僧、基层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维护稳定、宗教管理、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能源保障等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保障。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统筹推进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各项工作。坚持稳定为首要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投资拉动为重要抓手,夯实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坚持生态为最大价值、最大潜力、最大责任,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坚持民生为本为重为要,厚植民利、惠及于民,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德格实际,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基层治理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反分维稳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宗教秩序持续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更高水平的法治德格、平安德格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甘孜州建成全国市域(州)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贡献德格力量。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以“3553”产业发展思路为引领,围绕“1371”产业布局,做大总量、盘活存量,完善“113+N”产业体系。独具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和善地品牌产业集群全面建成,优势性、支柱性产业得到突破发展,规上企业量少质弱现状得到改善,产业业态“小而杂”、产业规模“小而乱”现状发生根本改变,“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品牌全面打响。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产业项目落地落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奔康兴县发展定位全面实现,让康巴文化中心旅游目的地、高原特色产业聚集地、川青藏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发展态势充分彰显,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有效缓解,公路、机场建设齐头并进、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进出通畅、成环成网、安全便捷、服务完备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电力保障持续增强,水利设施不断加强,5G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川青藏三省结合部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县校点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保护生态成为全民自觉。生态制度全面完善、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空间全面优化、生态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生活全面形成、生态文化全面彰显。“太阳河谷鲜花县城”全面建成,“美丽母亲河”水清岸洁,国道317线“最美景观大道”精彩呈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更加牢固,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社会文明取得“新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园区、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和谐。

对外影响得到“新提高”。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A级景区集聚,国道317沿线旅游服务站点和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一批文化旅游园区精彩亮相、一批特色农业园区规模化运营、成批扶贫产品涌入市场,藏乡风情“魅力县城”、全域旅游“特色县城”、圣洁康巴“文化名城”、太阳河谷“鲜花县城”形象对外彰显,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亮丽名片绽放光芒,康巴文化中心旅游目的地、国道317最美自驾游路线全面建成,德格对外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专栏2 德格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完成

2025年预计完成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43

21.3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5.27

38.13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5.4

40.31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0.72

1.22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亿元)

68.41

/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34

4.86

预期性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

45

/

预期性

民生

改善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比重(%)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2205

46367

预期性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048

19181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9

预期性

人均期望寿命(岁)

75.5

75.5

预期性

新增就业岗位(个)

1600

1250

预期性

城乡医保参保率(%)

100

100

预期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100

100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林草综合覆盖率(%)

32.6

33

预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697.4

1805.3

约束性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54

50

预期性

沙化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8.49

5

预期性

国土开发强度(%)

0.05

0.04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万亩)

7.08

/

约束性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

4.83

/

约束性

生态红线面积(万平方公里)

0.442

/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0.4

/

约束性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95

约束性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95

约束性

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类)

二类

三类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

100

约束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85

约束性


第二篇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强航空、公路、水利、电网、通信、集中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第四章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围绕构建格萨尔机场服务圈,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国省干道建设,把交通纳入全域旅游统筹规划,推进产业道路建设,完善农牧区公路网与客运体系,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图1 德格交通总体规划

第一节 构建格萨尔机场航空服务圈

积极参与构建格萨尔机场航空服务圈,规划建设德格通用航空机场完善格萨尔机场相关配套设施,加密航班航线,促进与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串飞,推进与周边旅游机场互航互通。加强公路与航空运输的有效衔接,构建县城连接机场的顺畅交通通道。推动航空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落地自驾游航空运输业、空港物流业航空救援森林草原防灭火。

第二节 加快国省干道建设

依托全州“丰”字区域交通主骨架中的北通道和西通道,完善连接川藏铁路、格萨尔机场的公路网络。加快G4217马尔康至德格岗拖段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全面建成G215石渠洛须至德格柯洛洞段、S458白玉赠科至甘孜机场段,争取开工建设省道甘孜县-中扎科镇-阿须镇-打滚镇-石渠-玉树线及省道德格马尼干戈-甘孜大德-色达大章(青海交界)线

第三节 推进产业道路建设

突出交通建设服务“全域旅游”的基础功能申报建设柯洛洞乡色巴村至俄南乡马龙村、八邦乡泽池村至龚垭镇折学村旅游环线公路。申报改建柯洛洞乡措普村圣仙沟柯洛洞乡思伍村野花岭等9个景区道路及防火通道工程

第四节 完善农牧区公路网络与客运体系

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畅广度,大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障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需求。申报改造浪扎路、三阿路等6条县乡道申报建设德格阿须至石须乡、年古乡仁丹达沟至马尼干戈5个联网公路工程。申报建设“两江”流域17个跨江桥梁。依据2018年全县通组公路采集审核入库里程,全面完成下达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通组公路和“断头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终端,健全客运、物流体系全面贯彻落实路长制,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积极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路径。

第五章 加强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城乡输配电网,抓好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加强电力保障。

第一节 推进引水灌溉工程建设

加强高原牧区引水灌溉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扩大草场和饲草料基地灌溉面积,惠及旱片死角。有序推进对建成的温拖水利工程进行渠系配套项目,工程实施后,年引水量将达到3300万立方米,并新增灌面1.77万亩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推进金沙江、雅砻江沿线太阳能光伏泵站建设工程,解决温拖镇、年古乡等11个乡镇15个村9800亩经济作物灌溉需求。继续加强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进玉隆片区高原牧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第二节 加强中小河流域治理

加强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完善色曲河综合治理,新建中小河流堤防工程,护马尼干戈镇、麦宿镇等9个乡镇19个村的安全。全力实施河(湖)长制工作,强力推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积极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强山洪沟、小流域治理,继续完善色曲河系统治理。加快涉水项目推进,完善俄南乡、竹庆镇等8个乡镇中小河流护岸工程建设。实施“重拳治水”,打击违法涉河项目建设,禁止非法采砂。开展河湖生态修复,继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加强德格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工作。

第三节 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依托现有县城供排水管网,加大对城镇结合部居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十三五”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全县162个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再一次进行巩固提升,对麦宿镇、错阿镇等13个乡镇54个行政村进行农村集中式供水,乡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第四节 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升级

完善城乡输配电网,抓好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加强电力保障。延伸主电网,完善城镇配电网,针对电力薄弱环节,升压改造德格110千伏输变电,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解决电压不稳问题。改造德格柯洛洞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升级农村低电压及农村老旧线路,持续提升农牧区国家电网覆盖率对现有电站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改建康巴文化博览园、德格自来水厂等地10千伏电网等级网架,改造阿须、八邦等地35千伏输变电工程,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和供电质量要求。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风能、光伏发电项目。

第五节 提升电网覆盖能力

继续推行骨干电网建设,提升现有35千伏容量,延伸德格八一桥、柯洛洞至城关35千伏电网等级网架加快建设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提高城市电网、产业园区电网覆盖能力。新增马尼干戈产业园区、康巴文化产业博览园、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等10千伏电网满足电力供求调配推进智慧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电力高质量发展。加紧推进“盲点”地和移民区等新增点位用电设施建设农牧区国家电网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第六章 加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

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信息网络。以信息化支撑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德格

第一节 提升通讯网络覆盖力度

依托甘孜州“网络强州”行动计划,加快县区5G基站建设,实现城市、重点乡镇、重点道路、机场以及重点景区5G信号基本覆盖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计划建设5G基站62加快城镇骨干传输网、无线宽带网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提高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高效网络供给能力

第二节 加快智慧德格建设

以建设“智慧德格”为目标,加快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开展智能电网、智能水网、交通等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在环保、交通、医疗、农业、商业和城管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实施便民服务“一号通”、群众办事“一站通”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德格“一点通”协同办公“一网通”等信息惠民项目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德格。

第七章 加强城镇集中供暖供气设施改造提升

加强城镇集中供暖供气设施建设改造升级,重点围绕满足城镇功能需求,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补齐民生短板,系统推进城市供暖、供气改造工作。

第一节 推进城镇集中供暖工程

以解决城镇冬季供暖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安全平稳供热、满足群众采暖需求为目标,打好“供热为主、燃气为辅、清洁取暖”组合拳,逐步启动城镇供暖设施设备建设。拟采用水源热泵机组及空气源辅热系统相组合的方式,引进天燃气供应企业,新建供热站,实现城镇集中供暖,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第二节 提升城镇集中供气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城镇集中供气保障能力,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根据德格县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县城道路现状,拟引进天燃气供应商,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做好燃气管道敷设及入户工作,配套完善油气输送和储运设施,保障城镇天然气供应。

专栏3 十四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1、国道省道。加快G4217马尔康至德格岗拖段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建成G215石渠洛须至德格柯洛洞段;建成S458白玉赠科至甘孜机场段;开工建设省道甘孜县-中扎科镇-阿须镇-打滚镇-石渠-玉树线及省道德格马尼干戈-甘孜大德-色达大章(青海交界)线。

2、产业道路建设。申报建设柯洛洞乡色巴村至俄南乡马龙村旅游环线公路、八邦乡泽池村至龚垭镇折学村旅游公路、玉隆乡绒青村至中扎科镇同鸠村旅游公路、打滚镇至石渠县界长须贡马乡旅游公路;申报改建柯洛洞乡措普村圣仙沟、柯洛洞乡思伍村野花岭、错阿镇错通村三连湖、麦宿镇卡沙村多普沟、马尼干戈镇错巴村仁措、昂措、新路海、德格印经院景区公路9个县内景区公路;申报完善马尼干戈至岳巴旅游环线;申报完善错通三连湖、多瀑沟景区、野花岭景区产业路建设。

3、公路网络建设。申报浪扎路、三阿路、丁麦路、岗卡路、白八路、燃姑乡通乡公路6条县乡道改造;申报建设阿须至石渠瓦须乡、燃姑至亚丁、亚丁至温拖、年古乡仁丹达沟至马尼干戈、麦宿镇木岳村至八邦乡然青隆5个联网公路工程;建成浪多乡亚中桥、彭洛桥、多谷桥、阿通桥,温拖镇仁青里桥、党批桥、满金桥,年古乡德俄桥、真达桥、年古桥、热巴桥,中扎科镇西坝桥17个跨江桥梁。

4、水利设施。完成温拖水利渠系配套工程;新建马尼干戈镇、玉隆乡、错阿镇、竹庆镇4个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引水主管28.5公里,灌溉草地6万亩,受益人口1.1万人;继续完善色曲河系统治理,治理长度24Km;推进金沙江、雅砻江沿线太阳能光伏泵站群建设工程,解决白垭乡、龚垭镇、汪布顶乡、卡松渡乡、温拖镇、年古乡、中扎科镇、浪多乡、阿须镇、打滚镇、亚丁乡11个乡镇15个村9800亩经济作物灌溉;新建中小河流堤防工程87Km,保护俄南乡、竹庆镇、马尼干戈镇、麦宿镇、燃姑乡、中扎科镇、玉隆乡、俄支乡8个乡镇19个村的安全。

5、电力设施。县城电网改造提升;产业园区电网改造提升;升压改造德格竹庆110千伏输变电;改造德格柯洛洞110千伏变电站;改建康巴文化博览园、德格自来水厂、德格消防大队、德格人民医院10kV电网等级网架;改造阿须、八邦、卡松渡35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马尼干戈产业园区、康巴文化产业博览园、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马尼旅游招待中心10kV电网。

6、通信设施:建设5G基站62个实现全县23个乡镇5G基本覆盖;乡镇、旅游点及重要道路覆盖5G规划建站84个;盲区补点4G基站建设52个;雪亮工程建设855个监控点位;慧眼工程建设达1800户。

7、供暖供气设施。引进燃气供应企业1家,新建供热站1座,包括2台水源热泵机组及空气源辅热系统,敷设主管网7.8公里;德格县城市集中供气工程。

8、供水设施。德格县城市供水改造提升工程;德格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9、航空。参与通用机场建设,突出通用机场功能多样性特征,兼具航空救援、空港物流、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功能。



第三篇 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优化升级

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生态资源产业化,强化全域旅游引领,做强绿色工业支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第八章 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推动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围绕建设“四张名片、六旅品牌”、川青藏三省结合部旅游目的地定位,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第一节 优化“一廊两区”旅游发展布局

以全域文旅经济为总揽,以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为组织方式,以产业园区为支撑,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面围绕“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民族手工艺之乡、南派藏医药之源”四张名片及康巴文化中心“博览”之旅、神奇南派藏医药“康养”之旅、岭·格萨尔王故里“寻访”之旅、川藏第一险雀儿山“探险”之旅、十八军进藏红色教育“体验”之旅、青藏高原最美湖泊群“养心”之旅的六大旅游品牌,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川青藏三省结合部游客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康巴文化风情走廊、格萨尔故里文化体验区和民族手工艺及藏医药深度体验区“一廊两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2 旅游总体布局

第二节 加快A级景区建设

推动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康巴文化博览园景区、玉隆拉措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雨拖花卉民宿村、错阿三联湖、竹庆当真措、窝公姊妹湖等创建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县各景区景点设施设备配套,加强标识标牌、文化小品、智慧旅游等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建成全州A级景区最多的县。

第三节 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建设

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对标“康巴文化中心”品牌,加快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文化园区建设。深度挖掘、传承和发扬康巴文化,推动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大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建设。借助麦宿片区传统雕刻、唐卡绘画、铜铸和制陶等丰富“非遗”产品,优化升级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充分发掘牧民生产生活风俗文化,深化提升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结合自然优势、民俗文化,打造俄南乡、错阿镇等地温泉休闲区、折学沟康巴风情游乐园。将文旅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第四节 推进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启动多瀑沟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培养一批懂管理、会服务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创建多瀑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强业态建设。建设科普宣教示范基地,发展研学旅行。加强景区生态环保建设,组织开展景区生态环保教育,加强景区和麦宿镇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完善旅游景观轴线服务设施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运营管理,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和服务管理市场化水平。开展乡村旅游管理标准化行动,推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加快国道317线、阿须片区、麦宿片区等旅游重点区域加油站、高原供氧、旅游厕所、旅游综合服务体等重要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乡村旅游市场整顿,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加快“互联网+旅游”进程,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实施德格印经院、康巴文化博览园、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区等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实施“旅游+交通”战略,加快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完善机场、地接体系、应急救援和汽车维修等配套服务。

第六节 大力发展特色民宿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鼓励和扶持特色旅游民居服务示范点标准化、特色化建设。重点在国道317沿线和麦宿片区,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德格特色融入美丽村落之中的高质量、现代化民宿,大力培养一批高质量民宿接待服务、经营管理队伍。提高民居接待水平,提升接待能力,实现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目标。

第七节 做强德格旅游品牌

紧扣“六大旅游”品牌,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注重将“景区、园区、城区、特色集镇、美丽藏寨”有机串连。积极参与国家、省、州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切实提升德格的旅游品牌形象和产业影响,彰显特色性和文化性。实施“互联网+”“飞机+”营销战略,建立以网络营销为主、其他平台为辅的营销模式,加强交流合作。依托格萨尔机场,加大航线产品推广力度,巩固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强广东、成都、重庆、西藏、青海等国内区域及甘孜州其他县市旅游合作,联动开展区域旅游营销推广活动,提升德格旅游品牌知名度。

第九章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进高原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跨越,持续推进“7566”三农工作体系建设。

第一节 持续推进“7566”三农工作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7566”三农工作体系,结合德格县实际立足特色优势,着力持续推进“七大”善地产业。

提档升级善地“蔬菜”产业。以建设冬春季蔬菜保供基地为目标,大力提升温拖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供应能力,重点发展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持续做强品牌优势,加大同百卡弗订单蔬菜推广,做强高原生菜、番茄、黄瓜等品种,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

提档升级善地“肉(奶)产业”。打造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建设牦牛、藏猪等畜禽良种保护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探索草牧业生产组织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做优生猪、、羊、奶和草产业,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增美。推广乡土优势畜种资源提纯复壮、健康养殖、人工规模化种草、粮改饲等技术。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牦牛、藏香猪、藏系绵羊产业园区,推广“放牧+补饲”养殖模式和牦牛短期育肥技术,实施牦牛奶产业振兴计划,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发展牦牛奶生产车间和特小型乳制品加工厂。加强政策引导和利益引导,提高牲畜商品率。

提档升级善地“粮”产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施耕地保护与提升工程,坚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推进智能温室等农业设施建设,推广运用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结合“面积大县”实际,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提档升级善地“药”产业。结合德格县是南派藏医药发祥地的优势,重点发展药材产业。利用南派藏医药品牌,在麦宿、岳巴等乡镇大力种植中藏药材。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并以县藏医院制剂中心和麦宿宗萨藏医院制剂中心为纽带,逐步完善藏药种植、产销体系,推动订单种植模式,确保群众药材种得出、销得好。

提档升级善地“菌”产业。充分利用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搭建虎掌菌等菌产品营销平台,做强虎掌菌产业。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规划、有节制的采摘、加工德格特色菌类,结合马尼干戈牧旅商基地建设,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培育一批高品质、高市场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

提档升级善地“水”产业。依托卡松渡乡银多村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发特色“水”资源产业。打造康巴德格生态善地圣水生产加工基地,推广饮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包装运用,满足县域内纯净水使用。扩大生产范围,挖掘多方水资源,综合扩大水产业发展。

提档升级善地“酒”产业。依托雀儿山以西的传统酿酒技术,大力发展“酒”产业。禀承雀儿山以西老百姓传统的酿酒习惯,进一步提升酿酒工艺,以合作社方式,大力发展以岳巴乡底绒村为主的青稞藏酒产业,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将传统酿酒业逐渐转变发展成为现代酿酒业。

第二节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温拖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扩建温室大棚,完善烘干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冷链基地,持续推动路、水、电、通信“四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培育、引进一批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着力优化布局,打破乡、村、组、户界限,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带。

马尼干戈现代牧业园区。以打造雀儿山以东高原生态畜牧产业园区为目标,采用“一圈两点几辐射 ”的发展模式打造马尼干戈现代牧业园区。以马尼干戈镇为中心,阿须、竹庆镇为节点,辐射带动纯牧业乡(镇),形成“以奶促牧”的高原生态畜牧产业园区。加大畜牧业种草、集体牧场、疫病防控、家畜改良等项目的投入,扩大生产能力,拓展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打造高原绿色牦牛奶、牦牛肉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

麦宿中藏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以麦宿镇、岳巴乡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雀儿山以西农业乡镇。加大园区基本农田改造,配套田、水、路、网、渠建设。加大种植技术培训,引导种植企业、加工企业入驻。加大品牌创建和产品研发、保护,开发中藏药材养生系列产品。

第三节 实施品牌兴农,质量强农战略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生产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使认证农产品逐年递增,丰富“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系列,全力做好品牌创造、品牌输出和品牌营销,强力促进产品变商品。依托三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善地农庄,发展蔬菜、肉、粮食、虎掌菌等七大产业,做强品牌兴农质量强农,积极参加“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和展销会、博览会,利用电商平台与对口援建单位农产品销售市场合作,推行订单销售。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推广应用,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监督站做好质量检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实验室“双认证”,为德格县“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节 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

建立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发展保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和银行合作拓展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融资渠道。重点发展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构建“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体系,积极开展省级、州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小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的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发展种养大户通过开展规模经营,提升产业效益

第五节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标准开展农田建设工作,实施“菜篮子”自给保供工程,围绕产、运、供、销,健全县内蔬菜产业链,着力完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物流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高效运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温室等设施建设,推广运用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建设高效快捷的烘干、冷链物流,有利于菌类、药材、蔬菜等大批量生产加工,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产品的营养成份及颜色等。高效保障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变质造成重大损失。扩大农产品外销半径,提高销售价格,促进德格县农业产业发展,增强德格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十章 发展壮大绿色现代工业

围绕全州“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以及县委“1371”产业布局,培育饮料食品、清洁能源、中藏医药以及民族手工艺等绿色工业发展。抓好产业园建设,推进食品饮料企业精深加工、专精特新建设,加强产品研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一节 发展壮大民族手工艺产业

推进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麦宿片区手工技艺和丰富“非遗”资源优势,创新麦宿片区深度文化研学体验旅游模式,强化麦宿片区民族手工艺展销中心、孵化中心和培训中心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建设,推动民族手工艺传习所建设。将麦宿建成“近看产业园区扶贫车间、中看美丽村落、远看青山绿水”、高端设计营销与远端作坊式加工制造有机结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

第二节 创新发展南派藏医药产业

加强藏医药标准化制剂中心建设,注重药材种植、品牌创建、制剂生产、标准制定,推进麦宿产业园申报省级重点园区,建设以藏药材种植为主的藏药种植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宗萨藏医院、县藏医院提高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能力,拓展产品市场。推进龚垭南派藏医药康养园建设,加快县藏医院第二医疗制剂中心建设。推进“准”字号、“健”字号藏药制剂品牌打造,推进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强化藏医药研发。继续开展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藏医药对外门诊群建设,在昌都、玉树、理塘、康定、甘孜等地开设藏医药门诊。加强与成都高新区、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合作,推进藏医药成都高新飞地产业园区建设。

第三节 有序发展能源产业

坚持能源开发和输出通道同步建设,加快110千伏光伏电站建设,解决城镇电网超负荷运转、电力薄弱、电压不稳问题加强重点景区电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乡输配电网。加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输送体系。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和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第四节 抓好麦宿产业园建设

围绕全州“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以及县委“1371”产业布局,依托麦宿“非遗”优势资源,积极培植发展文化产业,通过“产业园区+党建引领+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家庭作坊”的“五个加”模式,推进麦宿产业园建设。完善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发展农牧民群众小手艺,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打造“医、养、康、护”一站式藏医药健康养老基地。基于藏医药的康疗养生、藏传佛教的文化养心、森林温泉的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的健康饮食养生等多种产业形态,构建“旅游+康养+度假”创新产业模式。

第五节 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产业

依托马尼干戈牦牛乳制品公司,积极采取“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带动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奶制品”加工园区,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高原牦牛乳制品销售园。依托马尼干戈区位优势,结合川、青、藏三省,设置多个牦牛乳收购站点,不断完善园区厂房、技艺传承中心、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生产多样化的奶制品产品。结合电商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主体,打造市场化流通,设立园区管委会,实行“集中管理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工艺改良、产品设计、打通物流销售渠道等方式,助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第六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加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宽带技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深入推进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推进企业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商务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创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信息基础。推动“区块链+项目”应用,促进数据资源向可直接交易、有实际价值的资产转化。推进“数字资产交易分所”建设,开展数据交易规模化服务。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数字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壮大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康养服务等支柱型服务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全域旅游、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推进马尼干戈物流园区建设,抓好电商网络建设,完善电商服务体系。鼓励培育激活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和新型运营模式,培育壮大成长型服务业,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推进马尼干戈物流园区建设

依托马尼干戈区位优势,建设川青藏三省结合部区域性物流园区。推动互联网与冷链物流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延伸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覆盖川青藏三省结合部多个县区物流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电商服务

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商服务示范县。推动电商平台扩规模、上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完善2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6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4个片区的线上电商扶贫超市,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拓宽特色农牧产品、文创产品等销售渠道,加大农牧民就业。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新商业模式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引进一批网红企业电商平台等企业入驻,拓宽农产品销售和流通渠道。

第三节 积极推动普惠金融

加快构建基层普惠金融体系,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快速贷款审批工作流程。全面优化基层普惠金融环境,推广金融机构助农、惠农等一批形式新、效果实的普惠项目发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林权、土地流转权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创新产品。加强金融安全防范知识、守法诚信的金融观念以及健康合规的投资理财渠道的宣传引导。

第四节 培育激活消费市场

积极培育康巴文化博览园月光经济、博览经济,推动扶贫礼包展销经济,开展大篷车巡回展销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推动直播带货、线上运营消费。围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出台奖补政策,大力支持特色餐饮、特色民宿、文化主题酒店等各类旅游服务业发展。

第五节 培育壮大成长型服务业

依据德格县空间发展构架,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改造传统商贸业、扶持新型商贸业、加快农村流通业发展。重点培育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构建形成以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为骨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专栏4 德格县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A级景区建设。创建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康巴文化博览园景区、玉隆拉措景区3个国家4A景区;创建圣仙沟景区、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玉隆拉措景区、野花岭景区、康巴文化博览园、龚垭甲察林卡、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雨拖花卉民宿村、错阿三联湖、竹庆当真措、窝公姊妹湖12个国家3A景区。

2、文旅融合园区建设。完善康巴文化博览园建设;完善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康巴风情游乐园项目。

3、生态旅游示范区。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4、特色民宿。全力抓好国道317沿线及麦宿片区民宿发展。

5、推动317线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错阿镇格萨尔机场口旅游综合服务站;完善独木岭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

6、农业园区。温拖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建设;马尼干戈现代牧业园区提升建设;规模化集体牧场(奶源基地)建设;开展德格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麦宿中藏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7、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建1个国家级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新建中藏药材种植基地;新建创新创业科技孵化中心大楼;新建岗拖边境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新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新建物资储备库房1座;全县设立120个植物疫情田间观测点;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个。

8、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新建奶牛规模化集体牧场20个;新建5个奶源基地;阿须片区和玉隆片区新建短期育肥场;新建饲草基地3个;新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有机肥加工厂2座;新建23个畜牧兽医站;新建县级为农服务中心1个;新建牲畜改良示范基地1个;新建暖棚1500个,新建注射栏100个;新建草原节水灌溉1000亩。

9、民族手工艺。继续完善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麦宿民族手工艺展销、培训、孵化中心提档升级。

10、绿色现代工业。麦宿产业园区建设;新建扶贫车间5个;加快科研实验室、组培室、标本室、科研人员及学员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

11、现代服务业。①电商体系建设:完善2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新建106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4个片区的线上电商扶贫超市;新建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②马尼干戈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拟建展示厅、冻库厅、恒温仓库、防爆仓等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第四篇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第十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按照“多规合一”原则,完善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法规,积极融入甘孜州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战略和空间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严守生态红线,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第一节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三区三线”空间管控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保护要素和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交通体系等发展要素,体现生态、农业、城镇全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资源布局,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产品等经济,明确划定生态保护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城镇发展格局,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 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总体格局

第二节 严守生态红线

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筑牢德格全域生态屏障,维护生态稳定性。以雀儿山生态绿楔为核心,金沙江生态绿廊、雅砻江生态绿廊为主线。统筹西南高山峡谷和东北丘状两大高原生态保护区,共同构建新路海、多普沟等自然生态保护区,逐步形成“一楔两廊、两区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4 生态保护格局与生态保护红线图

第三节 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按照精准、简单、易行的要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明确不同块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范围,在重点地段(部位)、拐点等控制点设立地理界标,打桩定界,并在醒目位置树立标识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开发建设活动,有序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目标责任制、巡查制度、准入制度、监管制度、分析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第十三章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围绕建设甘孜州“最长县城”为目标,抓好马尼干戈副中心建设,推进国道317沿线乡镇一体化建设,重点围绕满足城镇功能需求,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加快县城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扩宽县城发展空间

围绕建设甘孜州“最长县城”目标,推行串珠式发展,将更庆五一桥至龚垭岗托沿线“景区、园区、城区、特色集镇、美丽村寨”有机串连,加快县城商贸物流园区、康巴文化博览园、南派藏医药康养园、龚垭新城等组团建设,有效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围绕做强县城目标,注重四态融合,形态上建设藏乡风情魅力县城、业态上建设全域旅游特色县城、文态上建设圣洁康巴文化名城、生态上建设太阳河谷鲜花县城,把县城建设成为涉藏区狭长型城市规划发展的典范、产城融合的示范县城。


图5 县城发展空间规划图

第二节 抓好马尼干戈副中心建设

推动马尼干戈镇拓展区项目,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建设、玉隆拉措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马尼干戈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片区寄宿制学校、片区派出所等建设,不断加大马尼干戈对雀儿山以东乡镇吸附能力,将马尼干戈镇建成国道317线最美集镇、川青藏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康北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玉隆拉措及雀儿山冰川生态旅游营地、牧旅商融合产业重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格副中心。

第三节 推进国道317沿线乡镇一体化建设

推进国道317沿线乡(镇)村统一规划和打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规划错阿镇、玉隆乡、马尼干戈镇、柯洛洞乡、更庆镇、龚垭镇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布局,建立2乡4镇联动推进机制,成立国道317沿线乡镇一体化建设联动指挥部,集中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下飞机,就进入景区”的旅游体验模式,集中力量打造“行游百公里、变幻十种人、领略千年康巴文化”的“一廊”品牌。

第四节 加快特色集镇建设

加快推进重点集镇建设,注重“一镇一特色”,将马尼干戈镇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集镇、竹庆镇建设成为牧俗风情特色集镇、麦宿镇建设成为民族手工艺特色集镇、错阿镇建设成为航空港特色集镇、阿须镇建设成为格萨尔文化主题集镇,龚垭集镇与县城一体化建设,抓好温拖、中扎科、打滚集镇建设,加快推进特色集镇市政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第五节 加快县城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

扎实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中村建设工作,重点加快完善藏医院廉租房一期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切实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镇。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推进班达村、柳林子、司根龙、尼根德、藏医街、欧普村城区组等县城“城中村”的供排水、水电网、通信网、电气线路、入户道路及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完善消防设施,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配备,加强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县城面貌,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全国卫生县城。

第六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县域内5个片区协同发展,构建德格县“一廊示范、两带引领、五片协同、全域推进”的城乡发展格局。聚焦阿须、温拖、玉隆、麦宿和柯洛洞片区特征,构建错位发展、突出优势的产业,围绕文化特色打造美丽乡村,阿须片区重点围绕格萨尔王诞生地和高原畜牧业,构建格萨尔文化演艺圈和高原畜牧业基地;温拖片区重点围绕高原现代农牧业,推动温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玉隆片区重点围绕高原畜牧业和全域旅游业,推动乳制品加工园区和全域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柯洛洞片区重点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麦宿片区重点发展民族手工艺和藏医药业。注重康北8县协同发展,建立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形成资源共存、利益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运作、产业共赢的康北文化旅游产业区域联盟新格局。注重川青藏三省结合部的协同发展,突出德格“康巴文化中心旅游目的地”和“格萨尔文化旅游带核心区”定位,围绕“六旅”品牌,建设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萨尔王故里旅游目的地、川青藏三省结合部游客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与玉树、昌都等地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专栏5 城乡发展重点工程

1、做强县城商贸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康巴文化博览园基础设施建设;南派藏医药康养园基础设施建设;龚垭新城组团基础设施建设。

2、特色集镇建设马尼干戈拓展区市政道路建设;竹庆镇市政道路建设;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玉隆拉措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马尼干戈游客服务中心;马尼干戈派出所。

3、乡村建设。2乡4镇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马尼干戈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柯洛洞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更庆镇旅游服务中心。

4、老旧小区改造。德格县老旧小区改造。

5、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德格县排水设施建设;德格县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第五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兴农、生态惠农、文化育农、人才助农、党建强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十四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德格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依然存在返贫的风险。需继续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完善巩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保持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稳定,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建立完善“123”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全力夯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三大保障。加大教育资助解决子女上学困难;加大因病致贫家庭大病重病救助力度;持续实施农房新改建,让所有群众住上安全实用“美丽藏房;持续加强内生动力提升,深入实施“润育工程”,持续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多样性、跟踪式的适用技术与职业培训。加大对懂技术、懂产业、懂管理的青壮年劳动力培养,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第二节 抓好稳定增收“五小工程”

继续实施稳定增收“五小工程”,持续发放蔬菜良种,种好“农户小菜园”;办好“集体小牧场”,扩大牲畜养殖规模,实现村村有集体牧场,增加群众收入;继续开展送培训、送技术进农户行动,发挥非遗传承人、手艺人才辐射带动作用,让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学好“小手艺”;利用“连片土地”,建好“产业小基地”,实现“一村一基地、一村一产”目标;利用“市场拉动”,推进农牧业与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民居接待、牧俗文化体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一个个独居特色、设施完备、带动性强的“旅游小农庄”。

第三节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

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及插花安置对象深度融入“1371”产业布局,对“户”继续推进“一户一策”,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对“点”继续推进“一村一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对“线”深度融入“一廊两区”文旅发展格局,实现增收产业大转型,对“面”全力推进三个“百村抱团”发展园区,实现资产收益稳定分红。

第十五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切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一节 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创新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新建和续建工程。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原则,大幅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县城和集镇污水主支管网全覆盖,加快人口集中区污水治理处理设施,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和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开展国省干道沿线、雅砻江沿线、金沙江沿线、乡村道沿线人居环境集中整治。

第二节 狠抓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建设

坚持“一片多村”思路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持续开展巩固脱贫、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集中力量在国道“317”“215”沿线、麦宿片区、雅砻江、金沙江流域,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德格特色、乡村风情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第三节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开展入户路、连户路、消防设施、路灯、垃圾转运设施设备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柯洛洞片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建设传统村落连片示范带动点。开展传统村落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工作,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培养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养和挖掘一批省、州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第四节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推动对集体所有资产和空闲资源的集中清理登记,规范使用行为,积极探索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消除“空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各部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帮扶力度,指导、扶持、盘活集体资产,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落实完善财税减免优惠、土地优先安排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举行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知识专题培训,培育典型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带动其他集体经济发展。健全村集体经济台账,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第五节 深化农牧区改革

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清产核资成果,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机制、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使用权流转机制、使用权抵押机制、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有偿使用制度、收益分配机制、审批制度、监管制度等开展试点。完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促进农业保险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专栏6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程

1、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德格县农村住房维修维护工程;实施“五小工程”落实“四不摘”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推进百村抱团产业园区建设;村村响、户户通和村文化活动室维修维护工程;完善进百村抱团产业园区建设。

2、乡村振兴工程新建省级示范村5个;州级示范村10个;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实施10个村1043户;村文化室提升改造10个。

3、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申报传统村落保护;完善公共文化及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特色文旅融合文化。

第六篇 实施生态建设战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生态建设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景区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推动德格生态示范区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十六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限制经济活动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限度内,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促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第一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加强国土空间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构建德格县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风险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用途管制,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性质不改变。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

图6 德格县生态保护格局图

第二节 推进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

设置渔政协助巡护队伍,建立健全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的执法监管网络,维护和巩固提升两江流域禁捕成果。强化执法巡查,坚持暗访巡查与全面巡查相结合,持续开展打击两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鱼类栖息地的建立及保护,维持鱼类“三场”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实现物种多样性交流的河流连通性。完善人防与技防并重、专管与群管结合的渔政执法监管新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禁捕工作成效好的乡镇及单位部门。加强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宣传,加大对禁渔、鱼类保护标识标牌、宣传牌等宣传制品投入力度。禁止非法采砂、开挖河道等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

第三节 加强冰川、湿地、湖泊保护与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地、水源涵养区、冰川、湿地、湖泊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河(湖)长责任制,加强湿地保护、退化沼泽湿地功能恢复和湿地公园建设。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日常巡查力度。严格落实冰川、湿地、湖泊保护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宣传。保护和合理开新路海、多瀑沟、珠姆湿地、雀儿山冰川、错通三连湖等生态功能区。

第四节 开展“绿化全川·德格行动”

持续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德”行动,继续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的美丽生态德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推进金沙江、雅砻江沿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损毁林地补植补造和后期管护,推进庭院绿化建设。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退牧还草两大工程,开展草原退化、沙化、鼠虫害治理。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管控措施。建设以新路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进全县自然保护区、八帮森林公园建设。加强国道317沿线河道乱挖、砂石乱采、垃圾乱丢、经幡乱挂、污水乱流等“乱象”整治力度。坚持“见缝插绿”原则,持续推进国道317沿线绿化工程,不断加强沿线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和景观设置,继续实施错阿机场至五一桥段路种花、路种树、路种草工程,继续打造五一桥至八一桥段“太阳河谷鲜花县城”,继续建设八一桥至岗托段“柳林乐园”,确保县域境内国道317线无裸露土地。

第五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创建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巩固自然保护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推动生物廊道和保护区建设,提高连通性。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推进易灾地区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河流、河湖、草原、水生生物等类型保护区建设步伐,提高就地保护能力。开展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的常态化观测。优化动植物种类,推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创造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第六节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试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货币补偿和非货币补偿、生态综合补偿和跨区域横向补偿、市场化补偿和多元化补偿相结合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合理补偿居民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受到的经济损失。全面推进农牧区“以电代柴”工程和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察行动和结果要同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有机结合。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十七章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持续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加快建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德格县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美丽德格建设。

第一节 加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强化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水域环境、路域环境、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减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养分。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抓好重点企业、行业的环境监管,确保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建立覆盖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监察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节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水、土壤、噪音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深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提升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能力。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开展全域垃圾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水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产污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危险废物管理。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环境安全监管体系、重点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提升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突发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乡镇饮用水源地、集中供水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及医疗废水、污水处理等自动监测能力建设。督促企业开展自行监测,进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加大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力度。

第十八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实施治水兴水惠民行动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推进。一河(湖)一策推动河湖“四项行动”和“清四乱”行动,打击违法涉河项目建设、禁止非法采砂;加强水资源规划应用,抓好饮用水源区域化管理;加强河湖划界成果管理和应用;全面开展流域岸线规划编制;打造水美新村,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已有水利风景区开发;加强沿河污水、垃圾治理,全面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开展河湖生态修复,继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山洪沟、小流域治理,继续完善色曲河系统治理。

第二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广普及高效节能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约用水工作联动机制,加强节水监督检查。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新一轮德格县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尝试在县域内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完善土地集约机制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土地节约利用评价体系。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地下空间和山体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全面开展矿产资产摸底调查,编制德格矿产资源规划。推动矿产资源保护,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矿产资源价格体系。对矿山废弃地天然林地区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树造林、部分适宜开发为农业、旅游用途的荒地的适度开发。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以产业为支撑,统筹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态优先、共筑共保,以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动力,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格局。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倡导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生态种养殖、生态旅游、节能灌溉、节约用水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最大化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继续加大雅砻江流域有机农业产业带,金沙江流域生态林果产业带,沿国道317线、省道456线连片景点和系列园区建设。适度开发温泉资源,发展生态经济。

第四节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公共交通工具和适宜高原环境的光热、光电、风能、地热等技术。持续推进“以电代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确保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专栏7 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沙化土地治理;长江上游生态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建设草原围栏;改良退化草原;天然草原改良;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毒害草、退化草地、鼠虫害;长江上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农村水源地保护项目;长江上游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生态环境风险应急能力中心建设;“两江”流域沿岸生态修复;主干道生态修复项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风险范围应急管理项目;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农村水源地保护项目;山洪沟治理工程;非工程措施山洪沟治理;持续推进色曲河系统治理;金沙江、雅砻江堤防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组织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设阿须镇等8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竹庆镇等4个片区垃圾填埋(焚烧)厂。



第七篇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构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体系。

第十九章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加快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性水平,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启新时代德格教育发展新征程。

第一节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以规模集中优质办学为载体,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坚持“一村一幼、多村一幼”的办园模式,巩固提升幼儿园乡、村全覆盖,推进学前教育就近入园。深入推进集中办学,撤并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乡村教学点,调整一批布局不优、质量不高的学校,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效益好的寄宿制学校。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内地或沿海的优势教育资源,巩固“校对校”帮扶成果,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发展。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优秀民族文化为载体,深化特色办学。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保障残障人受教育权利。

第二节 加大学前教育普及力度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力争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持续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普惠幼儿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完善“一村一幼”、“多村一幼”灵活办园机制。健全幼儿招生、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提升办园水平。夯实学前教育基础,培育幼儿“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从小感党恩”的意识,突破语言瓶颈障碍,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第三节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力争在2025年前恢复高中教育。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义务阶段学校标准化,加快农牧区教育发展,提升农牧区学校办学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使城乡之间、农牧区之间、校际之间公共教育资源差距大幅缩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困难群体教育资助制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四节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为支撑,依托甘孜州智慧云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善教育城域网布局,实现远程教育覆盖,提升初中录播、小学植入、幼儿园观摩式远程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建设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五节 推进中职合作办学

统筹规划免费职业教育。切实加强本土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唐卡绘画、民族手工农牧区实用技术等职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全面深化中职合作办学。坚持走中职“合作办学”路子,促进县域产业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优势产业资源,建成多个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合作办学质量。

第六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名校名师培育工程,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骨干教师队伍坚持教师县管校聘,出台教师聘任职级优惠政策积极整合教师资源,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师风师德教育制度,将师风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评优奖励、派出进修的主要依据。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执行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与“考、培、奖、降、转、待、退”机制。

第七节 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始终把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合理规划逐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丰富社会化体育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育馆运动球场建设加大提质评估、督导与考核工作,积极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章 加快建设健康德格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健康德格”行动。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促进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完善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推进第二医疗区建设,建强中心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提高基层中藏医药服务水平。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德格县人民医院的深度托管,巩固分级诊疗成效。完善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母婴安全保障、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队伍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满编运行。

积极推动县域急救平台建设。围绕重点旅游环线公路、旅游集镇和景点,逐步建立以“急救平台+医疗救援中心+医疗联合体”为支撑的高效应急医疗救护体系。新建县级卫生急救指挥中心、县级智慧平台、马尼干戈高压氧舱项目,为旅游急救奠定基础。

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优化运作模式,提升科室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配置。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平台及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第二节 加强疾病防预防控能力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健康促进政策,深入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等综合防治,全面普及健康知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技术成熟、专业结构合理的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队伍,稳步提升临床诊疗和疫情防控的处置能力。加快项目建设和加强效益管理工作,加快德格县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及国家级鼠疫监测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工程进度,注重项目效益考核管理工作,综合提升临床医院、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加艾滋病、结核病、鼠疫、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测及防治能力建设。加快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血库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三节 加快片区中心医院建设

贯彻落实“当地发病,就地治疗”原则,围绕重点疾病和医疗薄弱区,加强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规范医疗工作流程,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打造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业联盟。

第四节 推进南派藏医药惠民工程

充分发挥德格县中藏医药资源优势,打响“德格生产”名号,把德格县藏医院打造成为集生产、医疗、展览、研究、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藏医研究院。建设以藏药材种植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推进龚垭南派藏医药康养园区建设,加快县藏医院第二制剂室中心、康巴生物标本库、休闲疗养区建设。推进“准”字号、“健”字号藏药制剂品牌打造,推进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藏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藏医药对外门诊群建设,力争在昌都、玉树、理塘、康定、甘孜等地开设藏医药门诊。加强与成都高新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合作,推进藏医药成都高新飞地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利用藏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藏医药医疗机构、藏医药企业、中藏药材种植基地、藏药浴等资源,将中藏医药与旅游、康养、购物有机融合。

第五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分级诊疗。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压实常态化院感防控措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获得感。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六节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藏医药专家资源优势,加快本土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大对医务人员培训力度,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医疗人才队伍。逐步提升医疗人才的薪资报酬,积极制定吸引人才和预防人才流失的相关政策。强化对口帮扶(一对一或一对多)工作,借助对口帮扶师资力量,开展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培训,促使取得资格证医师人数的增加。持续实施德格县职称考试奖励机制。

第二十一章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创业是就业之源,发展之基。锁定民生之本,把握时代新要求,主动作为,强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就业工作。

第一节 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

围绕产业发展,深度开发“1371”扶贫产业布局就业岗位,深度挖掘文化旅游业和服务业潜力深度实施“稳就业,保就业”各类政策壮大发展康巴文化博览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南派藏医药康养园、龚垭新城雅砻江百公里有机农业产业带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提质扩容就近就业的目标。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生态大县实际,建立公益性岗位开发与防止返贫联合运行机制。

第二节 创新推动劳动力

建立地方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联合机制,鼓励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中小微企业乡村旅游服务企业等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政策落实力度。积极与高新区(成都)、深圳交流协作,探索“干部+劳动者”的输出管理模式,大力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和考试招聘中心,引进专业劳务公司,规范劳务市场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体系建设。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就业援助体系,建立劳动仲裁机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三节 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大学生就业基地、农民返乡创业基地、技能实训基地等。实施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紧扣乡村振兴要求,大规模培训培养实用人才。紧扣文化立县,大规模培训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和民族手工艺人才。全面建设康巴文化博览园技能培训中心、干部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积极探索“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新模式,全力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人才、基层党政人才、基层专技人才促进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不断扩大规模,提升质量。

第四节 引导扶持大众创业

全力推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镇、农村延建,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加强建设创业孵化园,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加大对文化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群众创建扶贫车间、旅行社、民居接待等家门口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第二十二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是全社会应对风险和危机冲击的坚实盾牌,更是凝聚民心、坚定信心的重要基础。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以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法为重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待遇标准,着力提升统筹层次,巩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制度。推进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打造参保登记、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等项目“一体化”网上办理系统。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基金网络监管软件应用,建立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机制。

第二节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医疗保障公平性、协调性。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医疗、医保监管,全面开展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医报销费用真实性核查,重点查处和打击医药机构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医保基金内控管理办法,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加快“互联网+医保”服务建设,完善医保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大力推广“四川医保”APP。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业务培训工作,提升医保队伍业务能力,开展藏汉双语培训,提升“双语”服务水平。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提高困难群众精准救助水平,确保救助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基本覆盖。推动社会救助业务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机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协调发展。建设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完善救助体系。

第四节 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加强弱势群体服务能力和设施建设。加强儿童福利院、未成年社会保护中心、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留守女和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提高精准覆盖做好政策落实持续实施“福康工程”,切实解决因残致贫问题。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加强殡仪馆、天葬场、公墓、骨灰堂建设,完善绿色殡葬服务体系,规划配套建设公益性墓地,完善管理办法,促进管理规范化。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引导社会参与慈善事业建设,促进推进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

第五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

结合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城镇低收入居民自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改建或新建。新建干部职工周转房及公租房,满足新就业干部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及城镇低收入无住房人员的房源需求。积极争取上级租赁补贴专项补助资金,落实房租直接补贴,逐步形成以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加强廉租房运作管理机制建设,界定保障对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入住人员进行条件审核。

第六节 完善人口老龄化保障体系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改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设施条件,提高居养水平。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老人困难的救助保障体系。落实国家人口战略,实施优生优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七节 完善退役军人保障体系

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提升退役军人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做好涉军安置工作,严格落实军转、离退休干部安置及退役军人安置政策。推动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的转变,实现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和满意度“双提升”。加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大力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农村退伍军人创业就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

第八节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孵化培育枢纽型社会治理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积极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推进形成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常态化管理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专栏8 德格县公共服务重点工程

1、学前教育普及工程优化幼儿园校点布局;改造一批撤并后的乡中心小学为集镇中心幼儿园;提档升级一批行政村幼儿园;新建阿须镇、龚垭镇幼儿园。

2、寄宿制集中办学工程。新建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三完全小学;扩容改造马尼干戈初中学、马尼干戈片区寄宿制小学、阿须片区寄宿制小学、龚垭片区寄宿学校;提升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及普通高中建设。

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进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文艺部唐卡绘画专业教学龚垭实训基地提档升级工程;力争建设马尼干戈农牧区实用技术中职实训基地、麦宿民族工艺中职实训基地。

4、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依托甘孜州智慧云平台建设,完善教育城域网布局,加大初中录播式、小学植入式、幼儿园观摩式远程教育覆盖面,加快城区和集镇规模寄宿制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基础能力建设。

5、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优先解决教师编制,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加强教师培训,以“国省州培提优,县培校本研修过关”的教师全员培训思路,精细落实教师培训项目;2025年实现教师全员轮训至少1次;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推进“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考核体系。

6、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新建教师周转房。

7健身设施工程新建全民健身设施及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8、县医院扩建工程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提升、传染病(科)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重症、传染病、妇产、精神、口腔等专科;完善消毒供应、医疗废弃物处置、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及配置相关设施设备;新建县医院血库项目;县医院医疗废物过渡处置点建设。

9、传承与保护工程。推进龚垭南派藏医园康养园、藏医药馆建设,增设南派藏医药孵化中心引进科研企业和院校入驻,梳理经方验方筛选优势品种开展深度研发,推进准字号申报工作;加快县藏医院第二制剂室中心建设并配置相关设施设备;挖掘整理德格印经院藏医药古籍文献并翻译印制

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新建阿须镇、温拖镇、麦宿镇、竹庆镇等四所片区医院;重点建设发热门诊、传染病筛查等科室,按照三区两通道建设片区中心医院。

11、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工程。新建德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二级生物安全P2+标准实验室;国家级鼠疫监测点(鼠疫防控实验室、菌毒种库建设、配套鼠疫防控、分子生物学、消毒灭菌设备、防控及采样车辆购置)。

12、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建设紧急医学救援项目、120急救体系项目、急救中心项目。

13、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建设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附属设施。

14、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县、乡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管理系统,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卫生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积极推进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15、医疗质量提升工程。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提升项目;建设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周转房及卫生系统人才培训中心;按照实际需求从内地引进中高端人才。

16、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康巴文化博览园技能培训中心、康巴文化民族技艺职业学校、竹庆技能培训基地、麦宿手工艺传承园区人才培训基地;扩大龚娅藏医培训、唐卡培训规模,壮大文化产业工人规模。

17、创业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大学生就业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分类分批实施高质量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大赛。

18、社会保障工程建设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村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服务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乡镇社工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新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乡镇及居委会医保基层服务平台、“互联网+智慧医保”能力项目、医疗保障监管能力项目

19、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德格县烈士陵园改扩建(提质改造)建设项目;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


第八篇 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深入推进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反分维稳、宗教管理、依法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十三章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状况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德格县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斗争的前沿,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德格全县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

第一节 维护国家政治政权安全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政治政权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把防范化解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突出情报信息联席、秘密力量体系、动态管控、防邪反邪等工作,牢牢掌握反分维稳主动权。深入开展网上斗争、“断血”“断勾联”“净网”专项行动,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确保德格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推动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后勤和装备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和预备役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第二节 牢牢把控意识形态主动权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学习平台、群众宣传长廊、“六个一”进农家、宣传阵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舆情“网格化”管控、全民普法、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市场清朗、大宣传格局“十大工程”建设。推进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强化社科理论、新闻舆论、思想文化、学校教育、文化场所、媒体平台、宗教场所、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第三节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强化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进马尼干戈镇、阿须镇等6个中心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抓好岗托、错阿卡点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和旅游景区警务室设置。加力推进乡(镇)基层司法体系建设。加力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力推进县法院审判法庭建设。打造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夯实综治维稳基础,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第四节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强化融合理念,破除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陈旧观念。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建立建全基础建设军民一体化、统筹发展军民一体化、应急应战一体化机制。统筹抓好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载体,打造一批龙头工程、精品工程。完善绩效评估和追责问责机制,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导向和评价标准规范,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整体质量效益。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结合“八一”、春节、征兵季、迎送新老兵、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宣传教育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城,做到组织机构、政策落实、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四到位”。提质改造德格县烈士陵园,有序搬迁德格县零散烈士墓。

第二十四章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建设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第一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共同为德格县稳定发展生态民生贡献力量。

第二节 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执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完善重点执法领域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探索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监管,狠抓法治调研工作,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执法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八五普法”与执法监督工作。

第三节 深入推进司法公正

坚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突出“阳光、廉洁、公正、高效、便民”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四大公开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法官办案机制,切实将执法办案置于各方监督之下,确保公正司法、阳光司法。提档升级县、乡两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争取建设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队伍,推行司法便民化服务。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基本覆盖。

第四节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科学谋划“八五”普法,制定实施《德格县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寺庙僧尼、农牧民群众为重点的“法律七进”工作,推动基层法治宣传主阵地有效、常态化运行。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落地,深化“以案释法”工作制度,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认真组织《民法典》专题系列宣传活动,将《民法典》作为法治宣传的重中之重。加快推动法治教育基地项目落地。


第二十五章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建设,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德格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坚持把开展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创建行动作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培育挖掘一批区域化引领型、社会组织参与型的特色示范社区。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工作机制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硬件设施。

第二节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实行政治引领、自治夯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持“五治融合”。加力推进马尼干戈镇、阿须镇等6个中心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抓好岗托、错阿卡点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和旅游景区警务室设置。加力推进乡(镇)基层司法体系建设。加力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做好县级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和乡镇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力推进县法院审判法庭建设。加力推进天网补点、智能交通、寺庙监控和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做实做细基层治理“七张网”。紧紧围绕雅砻江上游深度贫困8个乡(镇),加大基层治理和专项整治。打造禁毒教育示范基地,推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基地建设。夯实综治维稳基础,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加快玉隆、龚垭两个基层中心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以及阿须、温拖巡回办案点建设,积极争取基层法庭政法专项编制,切实做到人民法庭人员配置到位。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孵化培育枢纽型社会治理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节 提升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动态调整机制,以乡(镇)、村(社区)、寺庙、远牧区等为载体,细化网格划分、优化网格设置,推进“四个一”、新型警务(一村一综治警务、一寺一共治警务、一校一共建警务、一企一共创警务)“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公安基层勤务模式,推进城镇、村(社区)和寺庙网格化服务全覆盖。充实网格管理员队伍,提升网格管理效能,加强网格员管理使用,不断提升网格员工作水平。

第四节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德格是西进西藏、北上青海的交通枢纽和反分维稳的前沿阵地,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可靠的政法队伍作为保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首位,切实加强政法干警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四对照四提升、做忠诚卫士”、“讲政治、提能力、铸忠魂”专题教育,创新干警培养方式,加大岗位练兵力度,确保政法队伍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第五节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健全边界联动协作机制。完善情报共通、风险共防、人员共控、区域共治、现场共管、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工作制度。常态开展边界地区突出问题联合整治,完善“牧羊式”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制度。调解充实矛盾纠纷多元化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完善司法调解、专业调解和人民调解“专家库”。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健全“三大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推动“大调解”、“诉非衔接”升级,促进调解、促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的有机衔接。发展各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和等级评定培训管理等制度。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的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诚信德格”。建设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展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试点示范。加强道德评选平台建设,建立村(社)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健全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提档升级建设执行指挥中心。深化“信用社区”、“诚信居民”、“道德银行”等活动,积极培育公民信用道德

第二十六章 推进寺庙依法规范管理

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深化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做好应对更大风浪的准备。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涉藏工作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

第一节 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着力在“导”上下功夫,常态开展“五二三”学教、“爱国爱教爱家乡”等活动,持续巩固延伸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自觉适应社会变革的倡议活动,把控意识形态阵地。加快培养和选拔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事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寺庙管理干部队伍。发挥党组织在寺庙管理机构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寺庙管控力度。不断探索宗教中国化路径方法,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提高政府依法治理和寺庙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

第二节 推进“一寺一策”综合治理

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一寺一策”依法规范管理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藏传佛教寺庙依法依规精准科学管理,推动德格县宗教管理工作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牢牢掌握寺庙管理领导权。按照“2020年重点突破,2021年基本完成,2022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全力推进“一寺一策”依法规范管理工作,对标完成100项问题整改,持续巩固问题整改成效,建立健全“两库两账”,实现人员精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法治化、财务监管化。

第三节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完善落实场所、人员、活动、财税、教务等管理制度,推动寺庙管理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推进寺庙依法精准管理和“一寺一策”依法规范管理。探索建立基层宗教信息化管理系统,持续提升寺庙基础数据统计调查质量。坚持依法、规范、精准、科学管理宗教事务,依法加强寺庙慈善事业、网络活动、佛事活动的监管力度,从严审批,依法查处打击非法宗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和涉寺涉僧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百人以上规模寺庙及情况复杂寺庙依法管理机制,健全藏传佛教向内地传播协作共管机制,建立健全民间活佛、户籍在外持证活佛等游僧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重要教职人员“考核评鉴+证件年审”工作,创新“干部+僧人”寺庙管理模式,发挥党组织在寺管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寺庙法宣传阵地建设。

第四节 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强化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引导,加大培养、培训一批政治上靠得住、教育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中青年宗教界代表人士,妥善做好政治安排,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教职人员站上前台、为我所用。进一步促进宗教团体把爱国与爱教有机结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习经典、服务信众上,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劝人向善等积极内容。统筹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覆盖寺庙,妥善解决困难僧尼现实问题。

专栏9 德格县基层治理重点工程

1、公安基础建设工程。公安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建设;监管场所建设;公安检查站建设;公安交警队用房建设;公安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维稳力量联合训练基地建设;公安警务技术训练基地建设。

2、综治中心建设工程及两车卫士。建设一个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设23个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16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项目;配备两车卫士

3、基层司法所建设工程。建设司法业务用房;建设23个乡镇基层司法所及法制文化教育基地。

4、基层法庭建设工程。新建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法院系统文化建设;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

5、基层寺庙管理建设工程。新建23个乡镇新型寺管会和业务用房;基层宗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及寺庙基础设施建设。

6、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手段提升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建设;推进“智能交通”“慧眼工程”“侦查技术信息系统”与“天网地网”“雪亮工程”等智能信息化建设融合;在新老旧小区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建立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协调中心平台。


第九篇 大力促进文化惠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品文化供给能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文化教育工作,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

第二十七章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 ,是实现文化大发展、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场所服务效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非遗中心、演艺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乡、村两级文化设施,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演艺中心服务功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第二节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开展民间非遗项目收集整理工作,构建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目录体系,加强非遗项目保护,落实国家、省、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用新技术手段挖掘、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课程,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以康巴文化博览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为主要载体,加强民间艺人培养,加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利用对口援助、定点帮扶、新媒体团队等平台,推介以“麦宿手造”为品牌的传统手工艺品,提高民族手工艺产品的对外知名度。

第三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公共健身设施,创新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常态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围绕格萨尔文化、康巴文化及非遗文化,推出格萨尔大型实景剧等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一批专业演出场馆,加强格萨尔艺术团演出队建设,扶持民间演艺团体,壮大文化队伍力量。加强舞台戏剧、美术摄影、文学著作等文艺产品创作生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传统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

第二十八章 焕发社会文明新风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品文化供给能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第一节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五个认同”,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团结进步史“五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高质量推进群众宣传百公里主题文化长廊、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第二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进”活动,持续深化“润育工程”“五大行动”,推动实现“八个明显转变”,开展“和谐乡村行”、“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节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推进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明县城、单位、乡村、家庭、学习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第四节 加强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持续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媒体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夯实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打通文明志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二十九章 建设十八军进藏及“两路”精神红色教育长廊

大力弘扬十八军进藏和“两路”精神,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强军之举、兴国之道,也是加快推进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德格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一节 推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推动印经院、张福林烈士陵园、档案馆等州县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大力挖掘县域红色资源,建设沿国道317线玉隆乡夏克刀登官寨遗址“民族团结与统一战线”常态化教育培训基地、雀儿山十八军进藏及“两路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康巴文化博览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县档案馆“以史为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龚垭镇雨拖村“翻身农奴得解放”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特色教育基地,加快推动教育基地内容建设、命名申报工作,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多元化。

第二节 加强红色教育与体验

依托十八军进藏及“两路精神”红色教育长廊,着力构建“1+5”红色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走、温、听、观、思”体验式教学模式,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思想有收获、心灵有触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专栏10 公共文化与红色教育重点工程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依托康巴文化博览园新建非遗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完善乡、村两级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俄支岭·格萨尔王狮龙虎戏宫;建设1个县级美术馆;对23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

2、文物保护工程。对省、州重点文物进行保护及维修。

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4、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玉隆乡夏克刀登博物馆,对博物馆进行提档升级。建设雀儿山西洞口十八军进藏及“两路精神”红色教育基地、龚垭镇雨拖村“翻身农奴得解放”红色教育基地、康巴文化博览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县档案馆“以史为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文化宣传建设项目。格萨尔王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百公里主题文化长廊建设项目;新闻出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媒体建设项目。


第十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态势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对口帮扶工作,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三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数据多跑腿、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切实提升基层办事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做好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后续工作,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规范运用互联网监督。

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财政产业类支持资金分配与项目产出效益挂钩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参与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机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资源管理改革,坚决落实“1+4”重点资源管理办法,科学有序开发重点资源。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多元化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入竞争中性原则,使市场更加活跃,促进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

第三节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服务市场主体,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积极推动消费政策创新,进一步放开服务消费市场准入,充分激活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综合窗口”改革,完善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培育德格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规范,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营造企业健康成长环境。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更加精准地满足个体工商户有效融资需求。

第三十一章 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力度,主动高效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探索高原地区对外开放新路径。

第一节 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平台

用好对口支援平台,用活对口资源政策,创新对口支援内容,促进优势资源与支援地区市场优势、人才优势有机对接,推进对口帮扶向对口合作转变。深化东西协作口帮扶,加强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受援对接,积极对接支援地区优势企业投资旅游、农牧业、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鼓励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在援建地区开拓市场、推广品牌。深化国家广电总局、省内定点帮扶单位对口帮扶工作,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在文化、旅游、艺术、教育、卫生等领域交流互通,为开放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企业家、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持续举办“高新企业德格行”“深圳企业德格行”等活动。

第二节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刀阔斧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主动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力争在大数据、旅游开发、医药、特色文化、农牧业、城市建设、高端酒店引进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三节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积极加入国家开放合作战略,全面融入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发挥比较优势、生态优势,主动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推进水电、生态、旅游等资源开发合作,引进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企业,共建产业发展平台,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深化川滇藏甘青结合部五省区市(州)长联系会议制度,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区域合作,建设川滇藏青结合部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深度挖掘南丝绸之路德格段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畅通与滇西北、藏东南交通物流和旅游大通道,借力云南桥头堡、西藏边境口岸,形成四川通向中印缅孟经济文化走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国际大通道重要门户。

第三十二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政府调控、市场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完善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节 注重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形成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安定局面更加稳固的氛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壮大主体经济,培育完成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务环境,加大简化审批程序力度,规范审批过程,健全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问责机制、服务承诺制、限时结办制,维护客商合法权益。

第二节 培育壮大政府平台公司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指导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有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资金保障,健全服务机制。培育壮大印经院管理有限公司、康巴文化博览园公司等政府平台公司,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投融资及民间资本引领撬动作用,创新资本强大平台公司自主发展运营机制。

第三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落实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消费政策创新,进一步放开服务消费市场准入,充分激活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活力。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布企业、个体户“最多跑一次”事项和办事指南。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施优质信贷政策,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定期联系机制,大力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允许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特点,推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奖补政策,通过调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围绕特色旅游、藏医药、手工艺等主导产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标准研发,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在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占领标准制高点和话语权,发挥标准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强化特色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金沙江、雅砻江、德格印经院“两江一中心”旅游沿线周边民居接待、露营基地、体验馆等产业。

第四节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按照“坚持平等准入、公共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的要求,建立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相关行政行为符合公平竞争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促进德格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多部门新型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能,强化信用支撑,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大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方面的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三)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以强化技术服务、严格安全监管和维护竞争环境为抓手,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重点,以重点行业和产品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协调联动,压实责任,全面落实质量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系统,加强数据监管,形成具有德格特色、法治思维、智慧监管、社会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

专栏11 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市场监管基层能力建设新建2个基层监管所;改建1个基层监管所。

2、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宣传服务系统、指挥中心。

3、农贸市场建设新、改扩建农贸市场。


第十一篇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以防为主和“防抗救相结合”方针,统筹抓好事前预防、事中防治、事后救援等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十三章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第一节 完善重大风险管控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理念,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健全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发挥德格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构建功能型与赋能型相结合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优化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应急管理的任务和重点。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加强减灾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二节 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震基准站建设,推动地震预警全覆盖。加强电站、桥隧等重点设施监测。强化县、乡、村三级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传输、播报“一键式”工作平台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强化基层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实施防震抗震、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加强城镇疏散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县城周边、重点寺庙消防等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节 推进县城地质灾害系统治理

合理规划制定县城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推进县城及周边危害段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有效改善城区排水系统不完善,大量地表水渗入坡体,斜坡后部陡崖高差大、易滑落等现状,为县城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城区后期规划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节 加强“两江”沿岸地质灾害治理

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源头管控。按计划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加强已治理隐患点的后期管护,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大力推进“人防+技防”建设,改善沿岸14个乡镇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较大的基本现状。

第五节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坚持“专群”结合,加强消防救援、公安民警、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旅游等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指导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企业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进“专兼结合、一队多能”的综合性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和自愿者组织参与应急救援作用,推动综合性训练基地、消防培训基地等应急队伍救援训练基地建设。

第六节 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

提高应急装备和物资分类分级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全方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附属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备灾点建设,加强应急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完善航空、公路等应急运力储备。

第三十四章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关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地灾防治等重点领域,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依法监管,狠抓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德格县社会公共安全水平。

第一节 完善公共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做到公共安全监管“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装备”五有要求。实现公共安全得到有效监管、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六有”目标。构建“互联网+公共安全”新模式。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搭建信息化综合平台。启动龚垭镇、错阿镇先行试点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保险保障体系。

第二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范

推进县城地质灾害系统治理。合理制定县城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推进县城及周边危害段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有效改善城区供排水系统不完善、大量地表水渗入坡体、斜坡后部陡崖高差大易滑落等现状,为县城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城区后期规划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两江”沿岸地质灾害治理。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源头管控。按计划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加强已治理隐患点的后期管护,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大力推进“人防+技防”建设,改善沿岸14个乡镇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较大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撑,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升级县公共安全指挥场所。建设公共安全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安全生产预警管控平台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23个乡(镇)应急视频会议网络,配备会议显示单元、会议音频单元、会议终端。着力实施“六个一”建设,即“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机制、一套风险隐患台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一套应急处置办法或处置流程、一张安全监管责任清单、一张应急疏散路线图、一部4G单兵图传或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实现公共安全全方位监管。

第三十五章 提高社会应急响应能力

全面加强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准确把握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全县应急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应急响应能力,深入推进德格县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增强公众防灾意识

强化社会公众群防群治、自救互救能力,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形成突发事件社会协同防范应对体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寺庙、进景区“五+三进”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应急演练。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避险知识教育。

第二节 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体系

加强“军地协作、片区联动、乡乡呼应”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和乡(镇)应急服务综合站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鼓励发展社会化应急救援,动员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

专栏12 应急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森林火灾航空灭火应急能力建设。建设野外停机坪2座,配套建设短距离外连道路等设施。

2、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县应急指挥场所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安全生产预警管控平台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23个乡(镇)应急视频会议网络,配备设施设备新建1个地震基准站,新建2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

3、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库、重要商品储备配置县、乡、村三级应急队伍救援车辆及装备。

4、消防设施建设工程新建阿须镇、温拖镇、八帮乡消防站;改造县城二级消防站;改造消防救援指战员公寓房;改造接警通信室和音视频会议室;建设智慧消防平台。

5、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启动县城及各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附属设施设备建设项目。

6、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工程。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将龚垭镇建设为州级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智慧安全工程。


第十二篇 强化实施保障,实现美好蓝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格提供坚强保障。

第三十六章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一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贯彻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规划组织领导机制,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第二节 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发展,注重发展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网格管理员、大中专毕业生、“9+3”毕业生、专业社工人才、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群体优秀人才入党,重视发展女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党校、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培训站点资源,依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

第三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深化政治巡察,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警示和廉洁教育,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为德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第四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学懂弄通做实,积极探索“中心组+支部学习+农牧民夜校+空中党课”理论学习平台搭建,落实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抓实理论宣传普及。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涉藏工作座谈会等中央、省、州重大会议精神宣传宣讲。打造“善地德格·德格讲习”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积极探索“文艺+理论”“融媒+理论”宣传宣讲形式,积极构建报、刊、网、微、屏理论传播矩阵,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三十七章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人才保障

实施科技兴战略,坚持引进转化为主的科技创新道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加强科技普及教育,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

以“康巴英才雄鹰计划”为统领,实施储鹰、育鹰、炼鹰、励鹰“四大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着力打造“带不走、留得住、能战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色,加快推进南派藏医科技创新和藏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省、州科技项目,围绕生产和工艺标准、藏医药野生资源保护利用、藏医药产业基地建设、藏医药传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和科研体系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财政投入,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围绕资源开发、生态建设、防灾减灾、重大工程技术、健康医疗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推进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藏药研发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功能。

第二节 加大科技普及力度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启动科技馆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开展科普专项行动,搭建多元科普宣传载体,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建设高原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功能,构建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科普体系。

第三节 创新推动校地合作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发展,以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工程项目合作为主线,以人才双向流动为保障,不断优化教学资源,补齐县校地合作发展短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加强校地合作项目申报力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搭建桥梁。促进县域产业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德格噶玛嘎孜唐卡绘画、麦宿民族手工艺等优势产业资源,推进校地合作教育健康发展。

第四节 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借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川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推进招才引智项目,在坚持国家公务员考录、选调生考录常规引才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通过按相关规定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通过特聘借用、挂职、兼职、技术推广、科研和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讲学和返聘离退休专家等方式,柔性引进行业、系统的领军人才。继续实施“两降两限两加两定”考录政策,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加大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和优秀工人、农民、退役军人、事业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

第五节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

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提升干部人才专业化能力,以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为统揽,采取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使用、动态调整“六位一体”培养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勇创新、作风正的年轻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

第六节 提升干部人才能力素质

在巩固县委党校这个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的基础上,新建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干部培训中心,积极拓展新的培训渠道,着力培养又博又专、底蕴深厚的复合型干部。将师资库与人才库有机建立,分级分类,实行专人管理。提前谋划能力素质提升方案。计划通过基层干部藏汉双语培训、沿金沙江产村融合产业发展现场培训等16个专项培训,实现干部人才能力素质大提升。

第七节 建立关心关爱人才机制

建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的流动机制,提高乡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津贴的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

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人才评价发现标准,及时发现一批适应德格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土人才,提高薪酬待遇;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等分配方法。结合“康巴英才卡”健全高端人才、优秀人才的科研、安居、子女随迁、医疗保健等服务。


专栏13 强化人才保障重点工程

1、人才公寓建设。新建80套人才公寓。

2、党校基础设施。改扩建县委党校。

3、村级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5个村级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设施;改造34个村级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设施;新建3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4、乡镇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4个乡(镇)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5、智慧党建平台。建设23个乡镇党建中心平台、162个行政村党建平台(展示平台、资源制作与集成平台、智慧党建云平台、基础设施、基础服务、模块化机房)、前端采集系统(互动录播教室、微课录制点、节目制作室)、终端建设(党组会议学习及农民夜校终端、显示单元)。

6、县干部人事档案中心建设。新建县干部人事档案中心。

7、储鹰工程。重点实施党政人才、产业人才、规划建设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农牧业人才、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力争累计引进242名高素质人才。

8、育鹰工程。重点实施党政人才、产业人才、规划建设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力争累计培训2120人才。

9、炼鹰工程。重点实施基层一线实践、专项工作锻炼、科技攻坚历练、外派挂职研修学习、人才智力服务基层项目,力争5年锻炼275名优秀人才。

10、励鹰工程。重点实施康巴杰出贡献英才项目、康巴创新创业领军英才项目、康巴创新型企业家项目、康巴文化领军英才项目、康巴旅游领军英才项目、康巴名师项目、康巴名医项目、康巴农林师项目、康巴工匠项目、康巴规划建设师项目、康巴金融英才项目、康巴青年菁英项目,力争5年表彰支持36名各类领军人才。

第三十八章 加强政策资金保障

按照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明确项目资金的责任主体。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扎紧笼子;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加强引导。严把考核验收关、资金审计关、问题查处关。

第一节 全面落实涉藏扶持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项目资金使用政策,切实用好中央、省委支持涉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对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项目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城乡消费、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扩大民间资本、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

第二节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围绕德格县委“1616”重大发展举措,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有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严格申报程序、加大公示力度、强化项目监管,优化配置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节 用好用活金融政策

全面准确把握财税金融政策,大力开展相关政策宣传,组织推进政策落地实施,切实增强金融保险市场主体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用活用好贷款贴息、风险分担等财政金融政策。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加大普惠资金投放力度,紧盯重点领域,积极防范风险,牢牢守住金融风险防控底线,加大信贷风险分类处置。增强信贷供给,实现“增量利率两降”。加强“三不三提高”工作,即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提高覆盖面、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全力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第三十九章 加强工作落实力度

认真履职尽责,完善政策和加强组织实施,牢固树立干实事理念,提高执行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动本规划全面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节 完善行业部门专项规划

强化规划龙头地位,将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和精细化理念贯穿于行业部门专项规划建设全过程。树立全县规划“一盘棋”思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强化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保证刚性落实。全面落实规划建议的部署要求,统筹编制全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形成规划合力。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纲要年度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和考核,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第二节 强化执行落实力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涉藏工作会议系列工作部署以及州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等系列会议精神,确保党中央和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细化落实目标,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第三节 强化监测评估

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实施评价考核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实施分类考核,对县级各部门落实纲要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社会团体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及纪律保障制度。强化对政策执行的问责,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执行效率和执行能力,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加强规划动态管理,定期报告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情况,适时组织规划中期评估,依法开展规划修编和调整工作。